张汉玉的目光转向刘建国。
刘建国挠了挠头,一脸为难。
“汉玉,我不是不支持你。可……这真的有用吗?毕业分配的时候,人家看的是成绩,谁看你搞的这些小玩意儿?”
张汉-玉的心,又往下沉了一截。
他预料到了困难,却没有想到,第一盆冷水来自最亲近的室友。
“它有没有用,做了才知道。”
他的语气依旧平静。
“你们先考虑一下。”
说完,他收回笔记本,转身挤进了人群。
他要去寻找一个真正的盟友。
苏晓萌正站在一个展台前,那是自动化系的作品,一个模仿人手臂的机械臂,能笨拙地抓取和放下木块。
她看得专注,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学姐。”
张汉玉走到她身边。
苏晓萌回过头,看到是他,有些意外。
“张汉玉?”
“你也来看展览?”
“嗯。”
张汉玉开门见山。
“我想成立一个计算机兴趣小组,想邀请你加入。”
苏晓萌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兴趣小组?”
“你们这届新生,还真有活力。”
她的语气很轻松,像是在听一个学弟异想天开的计划。
“我们想自己动手,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单元。”
张汉玉说着,再次掏出了他的笔记本,翻到那一页,递了过去。
“这是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孵化器】。”
苏晓萌脸上的笑容,在看到那张图纸时,慢慢消失了。
她接过笔记本,眼神变得严肃起来。
她的手指,轻轻划过图纸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逻辑门符号。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周围的喧嚣似乎都与他们无关。
张汉-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苏晓萌的反应,对他至关重要。
她不像林志远那样功利,也不像刘建国那样现实。
她懂技术,她能看懂这幅图的价值。
“这个设计……”
苏晓萌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很大胆。”
“你把冗余的逻辑校验全都舍弃了,只保留了最核心的运算部分。”
“对。”
张汉玉点头。
“理论上的完美,在现实中往往意味着臃肿和低效。我只要它能用,能算对就行。”
“你想过没有,这样做,容错率会非常低。”
苏晓萌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着他。
“任何一个元件的微小偏差,都可能导致计算结果的巨大错误。”
“我想过。”
“那你要怎么解决?”
“通过软件来校准。”
张汉玉的回答,让苏晓萌再次愣住。
“软件?”
这个词,在这个硬件为王的时代,显得如此超前。
“对。硬件的不足,可以通过软件的算法来弥补。这比单纯堆砌硬件,成本更低,也更灵活。”
苏晓萌沉默了。
她死死地盯着张汉玉,仿佛要看穿他脑袋里到底装了些什么。
这个来自农村的少年,他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像一个刚刚接触计算机不到半年的大一新生。
他像一个……已经在未来碰壁过无数次,然后带着所有经验,回来寻找最优解的工程师。
“好。”
很久,她才吐出一个字。
“我加入。”
“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你说。”
“这个小组,必须由我来负责技术规范和测试流程。”
苏晓-萌的眼神恢复了冷静与理智。
“你的想法天马行空,但工程需要严谨。我来给你当刹车。”
张汉玉笑了。
他知道,自己找对人了。
“成交。”
当张汉玉带着苏晓萌回到室友身边时,林志远和刘建国的表情都有些精彩。
特别是看到苏晓萌手里拿着那本画着【孵化器】的笔记本,正和陈文博低声讨论着什么的时候。
“苏……苏学姐?”
林志远结结巴巴地开口。
“你也觉得……这事靠谱?”
“不靠谱。”
苏晓萌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她抬起头,环视了一圈。
“没有资金,没有场地,没有零件,甚至连最基本的工具都没有。”
“从任何一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件注定会失败的事情。”
她的目光最后落在张汉-玉的脸上。
“但是,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那我们学这些东西,又有什么意义?”
这番话,像一记重锤,敲在了每个人的心上。
刘建国看着自己那双因为常年帮家里干活而布满老茧的手,又看了看张汉玉坚定的脸。
他咬了咬牙。
“算我一个。”
“失败就失败,反正也没什么东西可以输的。”
林志远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最后把目光投向了苏晓萌。
一个漂亮、聪慧、家境优越的学姐,都愿意陪着张汉玉一起“疯”。
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他没看到的机会?
“咳。”
他清了清嗓子。
“既然大家都这么有热情,那我也不能拖后腿。”
“不过我先说好,买零件的钱,我最多出五块。”
至此,星城工学院计算机系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兴趣小组,在嘈杂的展览会上,正式成立。
他们五个人,站在角落里,像是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草台班子。
“好了。”
张汉玉看着眼前这几个神情各异的“组员”。
“我们现在面临第一个问题。”
所有人都看向他。
“我们连一把烙铁都没有。”
喜欢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