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工学院的大礼堂,今天被临时改造成了科技展览会。
空气里混杂着一股奇特的气味,有松香焊锡的焦糊味,有机油的铁腥味,还有新生纸板的木浆味。
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学生们兴奋的议论声,机械装置运转时发出的轻微咔哒声,还有远处不知哪个系搞出的高压电弧发出的“滋滋”声。
林志远一脸嫌弃地用手在鼻子前扇了扇。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一股子机油味,还不如在宿舍睡觉。”
刘建国倒是看得津津有味,他正蹲在农业机械系的一个展台前,研究一台用自行车链条和铁皮做的“自动播种机”。
“嘿,这玩意儿有意思。”
“你看这传动结构,虽然糙了点,但想法是好的。”
陈文博推了推眼镜,视线则被物理系展出的一个“云雾室”吸引,里面隐约能看到粒子穿过的轨迹。
只有张汉玉,他一言不发,走得很慢。
他的视线从一个展台扫到另一个展台。
水利系的学生用木头和胶水糊了一个大坝的模型,旁边还有一个小水泵,能模拟开闸放水。
化工系的学生用烧杯和玻璃管搭了一套简易的蒸馏设备,正在提纯什么东西。
机械系的最硬核,直接抬来了一台他们自己改进过的车床。
这些东西,在张汉玉眼里,都很粗糙。
非常粗糙。
甚至有些简陋得可笑。
可他的心,却一点点沉了下去。
因为这些东西,全都是“实物”。
它们在运转,在工作,在实现着某个具体的功能。
而他们计算机系呢?
展台上只摆了几本厚厚的教材,还有几张王教授画的逻辑电路图。
理论。
全是理论。
周围的人经过他们系的展台,都是匆匆一瞥就走开,脸上带着茫然。
仿佛在看天书。
一种强烈的焦灼感,从张汉-玉的心底升起。
他看到了别人亲手造出的砖头,看到了别人用砖头砌起的歪歪扭扭的墙。
而他,手里只有一本《如何砌墙》的说明书。
他忽然停下脚步,转身看着跟上来的三个室友。
“我们,也得做点什么。”
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意味。
刘建国刚从播种机前站起来,拍了拍手上的灰。
“做什么?我们系能做什么?在纸上画图吗?”
林志远打了个哈欠。
“汉玉,别想那么多了,老老实实上课考试,拿个好成绩,毕业分配个好单位,比什么都强。”
“这不是为了成绩。”
张汉玉的眼神很亮,亮得有些吓人。
“你们难道就没想过,亲手造出一台……能计算的东西?”
“别开玩笑了。”
刘建国第一个摇头。
“一台计算机几十万个零件,那是国家级的工程,就凭我们几个?”
“我不是说要造一台完整的计算机。”
张汉玉从怀里掏出那个一直带在身上的笔记本,翻到了画着【孵化器】电路图的那一页。
“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开始。”
“比如,先做一个能实现‘加法’的电路板。”
他把笔记本递到三人面前。
那张画满了奇怪符号和线条的图纸,让林志远和刘建国都皱起了眉。
只有陈文博,他凑近了仔细看,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异。
“这个电路……比书上的全加器,简单太多了。”
“这是你自己设计的?”
“嗯。”
张汉玉点头。
“我叫它【孵化器】。”
“孵化器?”
林志远嗤笑一声。
“名字倒挺唬人。所以呢?就算我们做出来了,这块破电路板有什么用?能吃还是能喝?”
“它不能吃,也不能喝。”
张汉玉直视着他。
“但它能证明一件事。”
“证明我们学的不是一堆废纸,证明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用自己的手,把图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
他的话,让周围的空气都安静了下来。
刘建国不说话了,他看着张汉玉手里的图纸,又看了看不远处那些正在运转的机器,眼神有些动摇。
陈文博则完全被图纸吸引了。
“你这个设计,在逻辑上是可行的。”
“而且功耗会低很多。”
“你是怎么想到的?”
“我想成立一个兴趣小组。”
张汉玉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就叫计算机兴趣小组。”
“我们四个人,一起把这个【孵化器】做出来。”
林志远第一个表示怀疑。
“兴趣小组?学校能给钱吗?能给地方吗?能给零件吗?”
“什么都没有。”
张汉玉的回答很干脆。
“钱,我们自己凑。地方,就在宿舍。零件,我们自己想办法。”
“疯了。”
林志远摇着头,退后了一步。
“我可没钱陪你玩这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