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大会的篝火余温尚未散尽,杨靖宇便召集了根据地的核心骨干,在指挥部那顶略显拥挤却气氛肃穆的帐篷里,召开了一次关乎未来的战略会议。煤油灯的光晕在每个人凝重而坚定的脸上跳跃,墙上那幅浸染着汗渍与血迹的军事地图,如同这片黑土地的缩影,每一道等高线都仿佛刻满了斗争的艰辛与希望。
杨靖宇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留在代表他们根据地的红色区域外围,那里是更广袤、也更显空白的地带。“同志们,”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帐篷内的寂静,“‘秋风行动’咱们是顶过去了,鬼子吃了大亏,暂时缩了回去。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死心了!北境的冬天漫长,鬼子补给困难,活动会减少,这给了我们喘息的机会,但更是我们积蓄力量、向外发展的关键窗口期!”
他的目光扫过陈青山、林晚秋、秦啸岳、赵老根、何秀兰等人,继续说道:“咱们不能只满足于守住黑瞎子沟这一亩三分地。鬼子这次能调集三路兵马合围,下次就可能调动五路、十路!要想真正站稳脚跟,打破敌人一次次‘铁壁合围’的企图,我们就必须跳出这个圈子,把根须扎得更深、更远!要主动联系周边可能存在的其他抗日力量,不管是零散的山林队,还是有组织的抗联兄弟部队,都要想办法取得联系!我们要把北境这片广袤山林里的抗日火种串联起来,形成一张更大的网!让鬼子顾此失彼,首尾难顾!”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决:“这就叫‘联动’!不仅要联动,还要形成有效的机制。情报共享、物资互助、战术策应!咱们在这里顶住鬼子的主力,其他根据地的同志就能在敌人的侧翼、后方狠狠捅刀子!反过来,他们在那边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咱们这边的压力就能减轻!只有这样,咱们的抗联才能真正成为插在鬼子心脏地带的一把尖刀,而不是一座迟早会被攻破的孤堡!”
这个宏大的战略构想,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心潮澎湃,同时也意识到了任务的艰巨。在日军严密封锁、通讯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如何找到并取得“邻居”的信任,绝非易事。
“司令员,联系其他根据地的事,交给我们通讯队吧!”林晚秋率先请缨,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经过上次的缴获和苏联同志的帮助,咱们的电台功率和稳定性都提高了不少。我可以尝试不同的频率,发送约定的联络信号,看看能否收到回应。即使暂时联系不上具体的部队,也能通过监听日军通讯,分析判断周边区域是否有其他抗联力量在活动。”
杨靖宇赞许地点点头:“好!晚秋同志,这件事就由你主要负责。需要什么支持,尽管提出来。这是咱们走出去的第一步,至关重要!”
接下来的日子,林晚秋的通讯帐篷成了根据地最忙碌的地方之一。几部电台昼夜不停地开机,王小草和其他报务员轮班值守,手指在电键上飞快跳动,发出代表“寻找战友”的特定呼号和密码。耳机里充斥着各种嘈杂的电磁干扰和日军的明码通话,她们必须像大海捞针一样,仔细分辨任何一丝微弱的、可能是友军回应的信号。
同时,林晚秋也更加专注地破译日军的密电。她发现,近期日军电文中,除了提及对黑瞎子沟根据地的“持续关注”外,还频繁出现对“黑水河上游匪患”、“盘龙山一带不明武装骚扰”的清剿指令。这些地区距离黑瞎子沟都有数日路程,番号也与针对他们的日军部队不同。这似乎印证了杨靖宇的判断——周边确实存在其他抗日武装在活动,并且已经引起了日军的注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深夜,当王小草值守时,耳机里突然捕捉到一个极其微弱但节奏熟悉的信号回应!对方使用的编码方式,与抗联内部曾经流传过的一种旧密码本有七八分相似!王小草激动得差点叫出声,她立刻稳住心神,将信号记录下来,并尝试用约定的方式确认身份。
经过连续几个夜晚小心翼翼的试探和确认,对方终于表明了身份——他们是活跃在黑水河上游、盘龙山一带的“东北抗日联军李红光支队”!支队长李红光,也是一位久经沙场、让日军头疼不已的老抗联战士。
消息传到指挥部,杨靖宇等人欣喜万分。他立即指示林晚秋,与李红光支队约定时间、地点,举行一次秘密的高级领导人会晤,共商联动大计。
会晤地点选在了两处根据地交界处的一个隐秘山谷,这里山高林密,只有经验最丰富的猎户才知道路径。杨靖宇亲自带队,陈青山、林晚秋以及赵老根带着几名精锐护卫同行。为了表示诚意,他们还特意带上了一些根据地自产的草药和节省下来的部分弹药作为礼物。
会面当天,山谷里薄雾弥漫。杨靖宇一行人提前到达,隐蔽在预定的地点。约定的时间刚到,对面山林中也出现了几个人影,同样警惕而迅捷。为首一人,身材不算高大,但步履沉稳,目光锐利如鹰,脸上刻满了风霜的痕迹,正是李红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怒踏山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怒踏山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