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的草原,沙尘像黄色的巨浪吞没了晨光。临时搭建的蔬菜大棚在狂风中摇晃,新换的钢架被吹得 “咯吱” 作响,蒙着的塑料膜上积了厚厚的沙尘,连棚内的豌豆苗都看不清轮廓。李伟趴在大棚边缘,用袖子擦着塑料膜上的沙尘,手指被粗糙的膜面磨得发红,却只看到一片灰蒙蒙的绿 —— 昨天刚冒芽的豌豆苗,已经被沙尘埋了半截。
“李老师!棚里的滴灌管堵了!” 方静抱着一卷新的滴灌带跑过来,头发上沾着沙尘,一甩头就落下细土。她身后的阿古拉捧着个破水桶,桶里的水混着沙尘,浑浊得像黄泥汤:“我们想浇苗,可水一倒就变成泥,苗都快被埋死了。” 最小的蒙根蹲在棚角,用冻得发紫的小手扒开沙尘,想救出被埋的豌豆苗,指甲缝里全是泥,指尖还划了道血口子,却没敢吭声。
远处的公路上,老周的货车在沙尘中艰难前行,车灯只能照出两米远。对讲机里传来他嘶哑的声音:“李老师!沙尘太大,货车陷进沙坑了!车上的滴灌带和种子都卸在路边,我得等沙尘小了再送过来!” 话音刚落,一阵更强的风沙袭来,对讲机里只剩下 “沙沙” 的杂音。
李伟摸出卫星电话,信号断断续续。他望着大棚里蔫蔫的豌豆苗,又看了看孩子们扒沙尘的小手,突然红了眼 —— 这是粉丝捐的第一批种子,也是草原上第一次种出的蔬菜,要是死了,孩子们又得回到只能吃牛羊肉、没蔬菜的日子。
上午九点,“烟火厨坊” 的直播镜头对准了沙尘中的大棚。李伟的脸上沾着沙尘,举着相机扫过被埋的豌豆苗:“家人们,草原的沙尘比倒春寒更狠 —— 新苗被埋,滴灌管堵塞,连浇苗的水都混着沙尘。孩子们蹲在棚里扒沙尘,指甲磨破了也不喊疼,就想保住这几棵苗。” 镜头转向蒙根,孩子正把扒出来的豌豆苗小心翼翼地放进破水桶,眼里含着泪:“苗要是死了,就再也吃不到青菜了。”
在线人数瞬间冲破 8000 万,弹幕里的调侃与心疼像潮水般涌来。ID “农机站老郑” 率先弹出,头像里的男人站在拖拉机旁,背景是绿油油的农田:“李老师!堵管找我啊!我这疏通器能通十厘米的管子!再捐 500 米抗堵滴灌带,里面加了滤网,别说沙尘,就是小石子也能挡住!” 他附上一张疏通器的照片,“我在新疆种棉花时,对付这种沙尘堵管,比沈大厨的银勺还管用 —— 银勺能试味,我这疏通器能救命!”
“老郑你这话我可不服!”ID “面粉商张哥” 紧跟其后,头像里堆着小山似的青稞粉,“救命得靠饭!我捐 3000 斤青稞粉!做面片汤又暖又顶饿,比老王的酒瓶擀饼还实在!” 他刷了个嘉年华,“再捐 500 袋酵母粉!发面快,孩子们早上吃热面片,晚上还能吃发糕!”
沈亦舟拿着银勺敲了敲镜头,无奈笑道:“老郑的疏通器确实急需,但银勺也能‘救命’—— 试味时能精准把控盐度,避免孩子吃太咸,加重沙尘天气的口干。” 他举起一把刚挖的沙葱,“今天的邪修菜选沙葱羊肉青稞面片汤,就是因为沙葱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果胶,能促进肠道蠕动,缓解沙尘天气孩子容易便秘的问题;羊肉选腿肉,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适合孩子消化吸收;青稞面片的碳水化合物能快速补充能量,对抗风沙中的体力消耗。”
李伟蹲下来,把青稞粉倒进粉丝捐的搪瓷盆:“今天教‘沙葱羊肉青稞面片汤’—— 没有擀面杖用酒瓶,没有面板用石板,没有漏勺用纱布,连和面的水都是过滤后的沙尘水,草原上有的东西,就能做出热乎又润肠的汤。” 他边说边往面粉里加温水,“张哥的青稞粉吸水性强,水要分三次加,每次加完都要揉到面团光滑,这样面片才筋道。”
【邪修菜实操细节】
食材预处理:
面团制作:李伟把青稞粉和小麦粉按 7:3 比例混合(“小麦粉是粉丝捐的,加一点能让面片更软,孩子嚼着不费劲”),加半勺盐增加筋度,温水分三次加入,手指呈 “抓揉状” 反复揉搓(“没有和面机,就用手掌根部压揉,每次压 20 下,重复 6 次,直到面团能拉出薄而不断的膜”)。他用酒瓶把面团擀成 1 毫米厚的圆饼,“老王的酒瓶裹层保鲜膜,擀的时候转着圈压,比擀面杖还均匀,边缘不会厚中间薄”,再用菜刀切成 2 厘米宽的面片(“用老郑捐的疏通器当‘尺子’,比着切,大小一致,煮的时候不会有的熟有的生”)。
羊肉处理:沈亦舟把盐冻羊肉切成薄片(“羊肉要逆纹切,这样嚼着不塞牙 —— 这是淮扬菜‘切肉护纤维’的原则,就算是邪修菜,也要保证口感”),加少许生抽、花椒粉腌渍 10 分钟(“花椒粉是牧民送的,能去羊肉腥味,比料酒方便,不用额外找容器装”)。他提醒:“孩子消化弱,肉片别超过 3 毫米厚,煮 3 分钟就能熟,避免煮太久营养流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