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髙丝毫不敢怠慢这对父子的赞赏,毕竟一位是当今圣上,另一位则是未来的君主,都是万万不可得罪的人物。
微臣惶恐,承蒙陛下如此器重,臣必当竭尽全力以报皇恩。
柴髙这番话直白明了:若非嬴政的信任,他这个中丞之位也无从谈起。
唯有得到君主的信任,他才能尽心竭力为大秦效力,为赢氏江山尽忠。
且不说始皇帝,单说公子扶苏也是个通晓事理、心系黎民的人物,否则也不会这么快就理解他的新政主张。
虽然这位公子有时过于仁慈,但只要稍加改正,定能成为像他父亲一样的明君。
这位在史书中被称为暴君的始皇帝,此刻正盘坐在大殿之上。
看着眼前这位最高统治者温和的笑容,实在难以与二字联系起来。
能聆听中丞这番高论,实乃扶苏之幸。
回咸阳途中就听闻中丞大名,今日一见方知中丞确是我大秦不世出的奇才,扶苏对您已是心悦诚服。
皇儿,丞相的才能可不止你想的这般简单。
要知道中丞提出的这套方略,仅仅用了五日工夫。
前些日子与朕商议时,他才刚刚萌生这个想法。
嬴政这番话从侧面印证了一个事实:在群臣眼中精妙绝伦的治国之策,不过是这位丞相短短五日的心血结晶。
同时也彰显了这位君王慧眼识人的过人之处。
陛下莫要取笑微臣了,臣可是苦思冥想了整整五日。
不过这些政策确实能确保大秦赋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听完柴髙这番话,在场众人无不面红耳赤。
同样是人,为何他就能在短短五日内想出如此精妙的治国良策?实在令人叹服。
爱卿这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说得好!正如你所言,唯有形成良性循环,大秦基业方能万世永固。
嬴政终于发出由衷的感叹。
直到此刻,他才真正领悟新政的精髓所在:将部分赋税用于改善民生,从而激发百姓的生产热情。
这正是新政要为大秦带来的变革。
扶苏在父皇说完这番话后,才真切意识到自己与柴髙的差距。
他虽也主张仁政,但在他设想中,受益者终究有限。
况且这种好处未必真能改善这些人的生活,顶多让他们在困境中多熬一阵子,或许比从前的大秦能多支撑些时日罢了。
这么一对比,自己的想法简直如同孩童般幼稚,与这位大秦中丞的见识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莫要小看细微的变化,这恰恰体现了一个人的远见卓识。
智者与常人的差距,往往就在于能否多看几步。
在扶苏看来,这位中丞大人是真正的智者,比起自己从前那位满口仁义道德的师傅,不知高明多少倍。
那位旧日的师傅只会空谈道德,可当人连生存都成问题时,仁义道德又从何谈起?
“柴中丞此言方为仁政真谛。
真正的仁政绝非一时兴起,而是要切实增强百姓的生活信心。
唯有中丞这般循环发展的理念,才能给众人带来实打实的好处。
”
百官纷纷附和,但这些溢美之词并未让柴髙动容。
他心中所求远不止于此,只是许多构想尚需时日方能实现。
譬如,他此刻极渴望能在互联网上搜寻发展良策,唯有如此,方能助大秦更加繁荣昌盛。
他沉思中的笑容让众人不解,连嬴政也未出言打扰。
这小子密谈时常如此,说着说着便陷入这般状态。
据他所说,这是思绪突然跳跃至他处,一时难以寻得答案,故陷入沉思。
若不打扰,或许能让他想出更妙的法子。
见嬴政忽然沉默,众人不免疑惑。
而柴髙呆立不动的模样,更令有 ** 上前唤醒。
可刚抬手,便被嬴政的怒容吓得缩了回去。
陛下如此紧张地盯着柴髙,显然此人又有奇思妙想将出。
他们不知,当初这位中丞与始皇帝对谈时也曾突然发呆,被唤醒后惋惜道已想到一策,只是尚需推敲。
如今嬴政再不敢让人惊扰这位大贤。
在他看来,待其想通自会回神,不如静候一旁,免得哪个不长眼的又坏了好事。
“父亲,中丞大人这是怎么了?”
扶苏颇觉诧异。
这位先生确有些古怪脾性,连说话也常跳跃不定。
父亲既已吩咐不得打扰,其中必有缘由。
他只得暂且搁下此事,转而思索如何落实中丞提出的长远谋划。
奇怪,我分明记得那人尚在人世。
陛下可曾听闻李冰此人?或其子二郎亦可。
嬴政神色骤然变得古怪。
他不明白中丞为何突然提及先贤李冰父子。
这二人修筑都江堰后便杳无音信,自己曾多方寻找却始终无果。
陛下请看此处,还有这里......快取笔来!
柴髙原本盘坐席上。
他素来不喜跪坐,时而甚至半卧。
嬴政早已习惯他这般作态,只是每逢盘坐必脱鞋的毛病仍叫人哭笑不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