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西方的金气过盛,导致秋收提前了半月,许多作物尚未成熟。帝俊立刻让金乌多在西方停留片刻,以火气调和金气,竟硬生生将收获期延后了十日,保住了西荒部落的收成。羲和则在北方水气过盛时,让玉兔减少巡夜时间,引阳气入地,防止河流过早冰封。
后土祖巫接到经文时,正跪在不周山的断壁前落泪。那些断裂的天柱如垂死的巨人,大地东南塌陷的裂缝中不断涌出洪水。她看着经文中“土为中央,承载四方”的字句,突然握紧了拳头。
她召集巫族所有能工巧匠,采集东方的青木、南方的赤火、中央的黄土、西方的白金、北方的黑水,以自身精血为引,炼制五色石。整整九年,她不眠不休,指尖的皮肉磨成了白骨,终于炼出三万六千块五色石。
补天那日,后土祖巫以祖巫神力托起五色石,按“五行相生”之理排列:木石在下(木生火),火石在中(火生土),土石在外(土生金),金石加固(金生水),水石封顶(水生木)。当最后一块石落下,断裂的天柱竟重新焕发生机,倾斜的天穹缓缓归位,天地间的土气瞬间充盈起来。
之后,她又平整大地,用土气填补东南塌陷之处,引木气生根固土,金气凝结岩石,水气滋润土壤。更重要的是,她依照“阴阳转化”之理,创立了轮回之道——生灵死后,阳气归天,阴气入地,魂魄在土中净化,再依五行属性转世重生。从此,洪荒不再有孤魂野鬼作祟,生死循环有序,大地愈发祥和。
祝融与共工在血海尸山旁接到了经文。当“水克火,火侮水,相生相克方为平衡”的字句映入眼帘时,两个斗了千年的神只都沉默了。祝融看着自己烧焦的双手,共工望着自己泡烂的双脚,突然同时叹了口气。
他们约定:祝融收敛火气,只在寒冬时引火温暖生灵,在春耕时助草木生长;共工疏导水气,将泛滥的洪水引入江海,在旱季时引水灌溉农田。有一次,南方火气过盛引发山火,共工立刻引北海水灭火,却不忘留三分火势,说是“火能烧尽腐草,化作草木的养分”;北方水气过盛导致冰封,祝融便引火气融化表层,却保留底层冰层,说是“冰下能藏阳气,来年更旺”。水火二神,竟成了守护洪荒气候的伙伴。
万族的共生
《阴阳五行经》传到妖族时,青丘的狐族正因修炼走火而死伤惨重。狐族属木,修炼时若只吸阳气,便会木气过盛而癫狂。族长看到“木需水养,需金制”的经文,立刻改了修炼法门:月夜吸月华(水)滋养,白日引金石之气(金)收敛,从此再无走火之事。
龙族在四海设立了“水行司”,依照经文调控潮汐:月圆时(阴气盛)潮涨,月缺时(阳气长)潮落;春日(木行)引水入江,助两岸草木生长;秋日(金行)收水归海,让河床休养生息。渔民们依潮汐规律出海,收获比以往多了三成。
凤凰族将涅盘之法与五行结合:涅盘前需衔梧桐木(木)为巢,引地心火(火)为薪,以火山灰(土)为垫,用金石粉(金)涂羽,饮甘泉水(水)净身,如此涅盘后的羽翼不仅更加强大,还能随五行变化颜色,护佑一方生灵。
各族之间的关系也因经文而改变。人族的谷种分给妖族,妖族的皮毛赠给人族御寒;巫族帮龙族加固河堤(土克水),龙族帮巫族引来活水灌溉(水生木);凤凰族用火焰帮人族烧制陶器(火生土),人族用五谷帮凤凰族喂养幼雏(土生金)。西荒的集市上,各族首领坐在一起商议农事,不再谈争斗,只论“如何让今年的五行更平衡”。
有一年,中央土气衰弱,导致五谷歉收。人族拿出储存的粮食,巫族献出培育的新土,妖族引来金乌真火暖地,龙族送来江水泥浆,凤凰族衔来火山灰肥田,五族合力,竟在寒冬前种出了一季耐寒的作物,让洪荒没有一人饿死。
文明的永续
千年流转,洪荒大地早已换了人间。阴阳五行之道不再是需要刻意修习的经文,而是融入万族血脉的本能。
建造房屋时,工匠会说:“门开东南(阳),窗设西北(阴),梁用松木(木),瓦用陶土(土),灶对正南(火),井挖正北(水),这样住着安稳。”
修炼悟道时,修士会念:“子时养阴(水),午时养阳(火),寅时练木气,申时炼金气,辰戌丑未时培土气,五行归一,方能突破。”
婚配嫁娶时,长老会算:“他属火,你属水,虽有水火既济之妙,需多借土行调和,家宅才宁。”
给孩子取名时,父母会想:“这孩子八字缺木,就叫‘松’吧,愿他如草木般坚韧。”
玄光宫依旧悬浮在昆仑墟顶的云海中,东皇太一已很少现身。但每当洪荒出现异动——或是金气过盛导致草木凋零,或是水气失衡引发洪涝——总会有智者想起《阴阳五行经》中的教诲,带领族人调和补救。人们仰望星空时,看到日月交替,便会想起那位定四时的东皇;抚摸大地时,感受土气厚重,便会念起那位补苍天的后土。
随着时间推移,阴阳五行之道被不断丰富。人族的《易经》写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将阴阳提升到了宇宙本源的高度;医家的《黄帝内经》提出:“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把五行医理系统化;农家的《泛胜之书》详细记载:“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将五行与农耕结合得愈发紧密。
这些智慧穿越时空,成为华夏文明的基石。后世的人们或许不再记得玄光宫的模样,却会在看风水时讲究“藏风聚气”,在看病时遵循“辨证施治”,在种地时懂得“不违农时”——这些看似平常的习惯里,都藏着当年东皇太一传下的阴阳五行之道。
玄光宫的道韵依旧流转,殿壁上的符文与洪荒大地的气息共鸣。阴阳二气如太极图般循环,五行之力似五颗明珠相生相克。东皇太一的演说早已结束,但他所开创的秩序,却在万族的实践中不断延续。
正如他当年刻在玄光宫玉壁上的那句话,历经千年风雨依旧清晰:“阴阳相生,五行相和,天道有序,万族永昌。”这便是道传洪荒的真谛,也是文明永续的奥秘——顺应天地法则,守护生生不息的平衡。
喜欢虞朝的故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虞朝的故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