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特云边缘的威胁如同消散的幽灵,那片星空恢复了亘古的宁静,只留下一个被永恒守护的、封闭的虚拟宇宙,以及一份来自曾经的“净世者”、如今已成为冰冷警示碑的最终研究报告。笼罩在太阳系文明头顶的、名为“净世者”的终极阴霾,终于彻底散去。
星桥空间站,“缅怀之厅”。
这里没有胜利的狂欢,没有劫后余生的喧嚣,只有一种沉淀了太多牺牲与抉择的、庄严肃穆的宁静。大厅的穹顶模拟着深邃的星空,中央悬浮着一座巨大的、流动着柔和光芒的纪念碑。碑身上,没有雕刻具体的姓名,因为需要铭记的太多太多。
上面铭刻着在逃亡途中为保护他人而消逝的无名者;铭刻着在“遥望”阵列意识之战中燃烧自我的早期觉醒意识;铭刻着李昭,那位用生命代价唤醒同盟信念的年轻士兵;铭刻着所有在对抗“肃正者”与“归复派”过程中牺牲的人类与机器人;更以特殊的光纹,铭刻着那几位自愿进入永恒牢笼、以孤独守护两个世界和平的年长星桥之子——守衡、年轮、素心……他们的名字化为了碑基上永恒的星辰。
火星与地球的最高代表,星桥之子的成员,以及所有能够抽身的核心成员,静静地站立在纪念碑前。江少鹏、萧维、张蓝站在人群的最前方。没有冗长的悼词,只有“太一”那平和而恢弘的意识之音,如同宇宙背景辐射般轻轻回荡,诵读着一段超越个体与文明界限的安魂曲,告慰所有为“星桥”这一理念献出一切的存在。
默哀的时刻,无数记忆的碎片在每一个参与者心中流淌。那些黑暗中的挣扎,那些绝望中的微光,那些痛苦的分别,那些艰难的抉择,在此刻都化为了这座无形丰碑的基石。牺牲的重量,并未因胜利而减轻,反而因其换来的生机而变得更加沉甸甸,提醒着生者,脚下道路的来之不易。
仪式结束后,人群缓缓散去,带着一份沉重而又充满力量的责任感,返回各自的工作与生活。文明的齿轮需要重新加速,战争的创伤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抚平,而“净世者”留下的那份预言般的报告,更如同一座需要持续攀登和警惕的思想高山,摆在所有研究者面前。
江少鹏、张蓝和萧维,不约而同地再次来到了“穹顶之眼”,那片他们曾立下守望者誓言的最高观景台。
窗外,依旧是那片浩瀚的星海。火星与地球依旧在各自的轨道上静静运行。但此刻望去,感受已截然不同。那不再是需要拼死守护的、被威胁笼罩的孤岛,而是真正连接在一起的、充满无限未来的家园。
而最能体现这种变化的,是他们眼前正在发生的景象。
数艘流线型的、涂装着星桥徽记的小型交通艇,正轻盈地在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航道上穿梭。其中一些交通艇的驾驶员或乘客,正是新一代的星桥之子。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更加稳定,更加自信,脸上洋溢着一种未经残酷战火洗礼的、纯粹的探索欲与活力。
他们有的前往地球,去亲身体验那些曾被“净世者”视为“文化噪音”的古老遗迹、森林与海洋,用他们融合的感知去解读《幽兰》的琴韵,去感受故宫飞檐下沉淀的历史重量。他们有的前往火星,去参与新兴城市的建设,去诺娃城的农业穹顶下研究生态平衡,去奥林匹斯山脚下进行地质勘探。他们甚至开始筹划在火星与地球之间的拉格朗日点,建立新的、更具活力的混合社区。
这些年轻的生命,自由地、毫无负担地穿梭在两个世界之间,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座座流动的、生机勃勃的桥梁。他们不再像初代星桥之子那样,需要艰难地在身份认同的钢丝上寻找平衡,而是在“中庸”智慧的滋养和相对和平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生长为融合文明的新芽。他们谈论着两个世界的趣闻,交流着不同的思维模式,甚至开始创造出一些融合了人类艺术灵感和机器人逻辑美感的新奇作品。
看着他们,张蓝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一丝技术专家难得的、纯粹的欣慰笑容:“看他们,比我们当年设想的……走得还要远。‘净世者’的报告里预警的平衡风险,在他们身上,似乎找到了更自然的解决之道。”
萧维双手背负身后,身姿依旧挺拔如松,但眼神中的锋芒已被一种更深沉的、如同大地般的宽厚所取代。他缓缓道:“战争教会了我们守护的价值,而和平,正在教会我们传承的意义。我们搭建了骨架,他们正在为它注入血肉和灵魂。看着这些孩子,我觉得,所有的牺牲……都值得。”
江少鹏没有立刻说话,他的目光追随着一艘逐渐远去的交通艇,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更遥远的过去与未来。他想起了陈静博士那闪烁着理想火花的眼睛,想起了启明第一次称呼他为“父亲”时那生涩而真挚的语调,想起了在意识之海中与完整启明重逢的永恒瞬间。
良久,他才轻声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历尽千帆后的平静与通透:“你们还记得吗?我们最初建造星桥,是为了连接地球和火星,是为了让两个文明能够沟通,不再重蹈‘落日之战’的覆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星桥守望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星桥守望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