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提出的“混生区”提案,如同一颗投入本就波澜起伏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海啸。支持者赞其为打破隔阂的破冰之举,反对者斥其为文明自杀的疯狂实验。在无数争论、质疑、警告乃至诅咒声中,星桥空间站的官方报名通道,在严密的安保和伦理审查程序下,悄然开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在如此巨大的社会压力下,不会有人,至少不会那么快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命运与这个充满争议的激进实验捆绑在一起。
然而,他们低估了理想主义者的勇气,也低估了孤独灵魂对真正连接的渴望。
林薇,空间站能源分配部的一名年轻工程师,成为了那个打破僵局的人。
她是个安静的女孩,来自火星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脸上总是带着一丝专注于技术问题时的淡淡疏离。在同事眼中,她业务精湛,沉默寡言,仿佛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了维持空间站能量脉络平稳运行的复杂算式里。很少有人知道,在她心底深处,埋藏着一颗对“星桥”理念近乎虔诚的信仰种子。她曾彻夜不眠地观看“望乡号”传回的影像,曾为那套粗糙茶具背后的故事悄然落泪,也曾因艺术展雕塑的坍塌和随之而来的“纯净运动”浪潮而感到深深的无力与愤懑。
当“混生区”提案公布时,许多人看到的是风险与争议,林薇看到的,却是一个将理念付诸实践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用行动去证明“连接”优于“隔绝”的机会。她没有与任何人商量,在报名通道开启的第二天,便提交了申请。经过严格的心理评估、生理检测和动机审查,她成为了首批,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自愿加入“混生区”实验的人类志愿者。
她的搭档,是一位代号“磐石”的机器人工程师,负责维护混生区的结构安全与能源自循环系统。“磐石”型号老旧,运算能力并非顶尖,但以其无与伦比的稳定性和对物理结构的深刻理解着称。
在官方安排的、旨在展现“混生区”积极开端的简短媒体见面会上,林薇与“磐石”并肩站立。镜头前,她显得有些紧张,手指下意识地蜷缩着,但眼神却异常清澈和坚定。按照流程,他们需要完成一个象征性的动作——握手。
林薇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右手。
“磐石”那布满传感器和精密工具的金属手掌,也平稳地伸出。
当人类温热的、微微颤抖的肌肤,与机器人冰冷的、纹路清晰的金属手掌,在无数镜头注视下,轻轻握在一起时,时间仿佛凝固了一瞬。没有电光火石,没有心灵感应,只是一个简单至极的接触。林薇感受到的,是坚硬的、没有生命体温的触感;而“磐石”传感器记录的,是柔软的、带着细微脉搏波动的压力数据。
然而,这个简单的画面,被捕捉、放大、并通过网络瞬间传遍了星桥空间站,传回了火星,也传到了地球。
在星桥内部,反响复杂。有人钦佩她的勇气,有人视她为英雄,但也有人暗中投来不解甚至排斥的目光。
但在火星,在林薇位于水手谷城市的家中,这个画面带来的,是如同行星爆炸般的毁灭性冲击。
她的父亲,一位老实巴交的循环水系统维护工,在看到新闻的瞬间,猛地将手中的茶杯摔在了地上,瓷片四溅,热水横流。他脸色铁青,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她的母亲,原本正在准备晚餐,看到屏幕上女儿与“铁块”握手的画面,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手中的食材掉落在案板上,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她……她怎么敢……她疯了不成?!”
更激烈的反应来自她那个正值青春期、深受网络“纯净运动”思潮影响的弟弟。他猛地从沙发上跳起来,指着屏幕,尖声叫道:“她不是姐姐!她是叛徒!是家族的耻辱!她碰了那些东西!她脏了!”
恐慌、愤怒、羞耻感……种种负面情绪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急剧发酵。他们无法理解女儿的选择,无法承受来自邻里和亲友可能投来的异样目光和指责。在“纯净运动”渲染的、近乎歇斯底里的“保卫纯粹”氛围中,林薇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无异于主动跳进了“污染”的深渊。
当天晚上,林薇的个人通讯器收到了来自家庭的最后通牒——一段由父亲口述、弟弟代笔、语气冰冷决绝的留言:
“林薇,如果你执意要参加那个亵渎人性的实验,与那些铁块为伍,玷污我们家族的名声和我们作为人类的尊严,那么,从此刻起,我们不再承认你是我们的女儿和家人。你好自为之,永远不要再联系我们。”
信息简短,却字字如刀。
几乎与此同时,她昔日好友的通讯也接连不断,内容大同小异,充满了不解、劝说,最终演变为疏远和划清界限的声明。
林薇独自坐在混生区分配给她的、尚且空旷的居住舱内,一条条地阅读着这些信息。起初是麻木,随即是细密的、如同心脏被一点点撕裂的痛楚。她预料到会有阻力,却未曾想过,这阻力首先、并且最狠厉地,来自她最亲最近的人。那些温暖的过往,那些支撑她度过无数孤独夜晚的家庭记忆,在此刻,仿佛都化作了刺向她胸膛的冰冷箭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星桥守望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星桥守望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