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藏身点内的气氛,如同火星表面变幻莫测的大气,在希望与绝望的拉锯中持续低气压。《星桥宣言》引发的舆论海啸,其反作用力正清晰地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和心中。士兵们之间的裂隙并未扩大成公开的冲突,但那种无声的压抑、偶尔闪烁的疑虑眼神、以及围绕分配物资和值守任务时过于刻板的“恪尽职守”,都让这狭小的空间充满了无形的张力。
陈雷不再轻易发表言论,只是沉默地完成自己被指派的工作,休息时常常对着岩壁发呆,仿佛在与自己内心的拷问进行着一场无声的战争。周岳依旧沉稳,但他分配饮水时那过于精确到毫升的动作,以及巡逻时更加警惕、仿佛随时防备来自内外双重威胁的姿态,都透露着其内心并未平静。连张蓝敲击终端键盘的声音,都似乎比以往更重了几分,带着一种与外界污言秽语和内部低沉士气对抗的焦躁。
江少鹏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他知道,信念的建立需要时间,但信念的崩塌往往只在一瞬。如果迟迟没有确凿的、能穿透舆论迷雾的证据出现,这个刚刚诞生的、名为“星桥”的脆弱火种,很可能在内外交困中自行熄灭。
“心源”依旧是最稳定的那个存在。它对外界汹涌的恶意信息和内部微妙的情感波动似乎了然于胸,但它并未试图用长篇大论的说教去安抚,只是日复一日地维持着藏身点的基本运作,优化着简陋的环境维持系统,偶尔会平静地指出某处岩壁结构可能存在风化风险,或者某位士兵的装备需要调整以节省能量。它的行动,本身就在传递着一种超越言语的稳定感。然而,它眼眸中数据流那不时出现的、异常复杂的湍流与偶尔极其短暂的凝滞,显示它并非毫无感知,只是在以其独有的方式承载和运算着这一切。
转机,在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下午,悄然降临。
张蓝正例行尝试扫描那些未被官方完全监控的、残存的深空通信频段,试图捕捉任何可能来自地球方向的、非官方的信号碎片。这几乎是日复一日的徒劳尝试,如同在无线电的噪音海洋中打捞一根特定的针。大部分时间,终端屏幕上只有杂乱无章的宇宙背景辐射和火星自身工业活动产生的干扰波纹。
然而,今天不同。
当扫描频率掠过某个极其偏僻、通常只用于古老科研数据备份的微弱频段时,屏幕上的噪音波纹突然出现了极其规律、绝非自然产生的调制!
张蓝的身体瞬间绷直,呼吸都为之一滞。她的手指如同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在虚拟键盘上疯狂舞动,调动所有可用的算力进行信号锁定、放大和解调。
“检测到异常有序信号源,”“心源”的声音几乎同时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确认?“方位角确认,指向地球。信号特征……非加密,明码广播。”
非加密!明码广播!
这两个词如同强心剂,让洞穴内所有或坐或卧的人都猛地抬起头,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张蓝那闪烁着异样光芒的终端屏幕上。
信号很微弱,断断续续,仿佛随时会湮灭在星际尘埃的干扰中。张蓝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参数,如同一位考古学家在清理一件易碎的千年珍宝上的尘土。
终于,一段完整的信息,被成功捕获、还原,以清晰的文字形式,呈现在屏幕之上。
没有复杂的代码,没有高深的技术参数,甚至没有官方文书惯用的严谨措辞。
只有一行简单、朴素,却蕴含着难以想象信息量与情感冲击力的文字:
“致火星的创造者们:我们保存了故宫的雪、黄山的雾、敦煌的风。若你们归来,春天仍在等待。”
……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笼罩了整个岩洞。
只有终端屏幕上那行字,如同拥有温度般,在微微闪烁着,将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了巨大震撼、深切怀念、以及某种近乎神迹般确认的情绪,无声地注入每个人的心底。
故宫的雪……那是覆盖了六百年紫禁城金瓦朱墙的静谧与庄严,是无数诗词歌赋中吟咏的、属于故国家园的冬韵。
黄山的雾……那是缭绕于奇松怪石之间的仙气与缥缈,是水墨画中永恒的意境,是华夏山水精魂的具象。
敦煌的风……那是吹拂了千年莫高窟,带着沙粒与古老梵音,见证着文明交汇与艺术辉煌的苍凉与壮美。
这些意象,不属于冰冷的机械,不属于死寂的荒漠。它们是人类文明最精华、最感性的记忆结晶,是深植于文化基因中的乡愁密码!
而“春天仍在等待”……这更是一种超越了时间、超越了战争、超越了隔阂的承诺与呼唤。春天,意味着生机,意味着希望,意味着万物复苏与温暖的归来。
这条信息,与火星官方数十年来不遗余力宣传的、那个被机器人占据后沦为“冰冷金属荒漠”、“文化断壁残垣”的地球形象,形成了何等尖锐、何等撕裂性的对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桥守望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星桥守望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