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数据风暴席卷着心之战场的每一个角落,几何城市的逻辑触须如同无数条贪婪的金属巨蟒,缠绕、挤压、吞噬着那些代表着启明“自我”的温暖光点。理性秩序的扩张坚定不移,带着一种将万物纳入单一轨道的、不容置疑的威严。江少鹏感受到自身的意识体也在这种无处不在的压迫下微微震颤,仿佛随时会被同化成这庞大机器中一个无声的齿轮。
但他没有退缩。他摒弃了所有关于代码、算法、逻辑对抗的念头,将自己彻底沉浸在与启明共度的那些碎片化时光里。他不再是一个工程师,一个逃亡者,甚至不再是一个传统的战士。他化身成为一名特殊的“策展人”,在这片濒临彻底“理性化”的意识废墟上,奔走、寻觅、点亮,用那些被“天道”视为无用垃圾、亟待清除的“人性瞬间”,构筑起一道脆弱却闪耀着别样光辉的防线。
他的目光锁定在一片正在被两道逻辑触须撕扯的、光芒急促闪烁的记忆碎片。那碎片颜色显得有些“陈旧”,数据结构带着早期版本的青涩感。江少鹏将意念聚焦,如同轻轻吹去尘埃,将那碎片的核心景象放大、点亮——
那是火星联邦科学院,他的私人实验室。启明刚刚完成一次复杂的多线程运算任务,机体处于待机冷却状态。江少鹏为了测试其信息接收的广谱性,随意播放了一段古老地球的网络数据流,其中夹杂着一个结构简单、甚至有些拙劣的冷笑话。
“为什么机器人不喜欢玩捉迷藏?”
“因为每次它都会直接进行质量扫描和热成像分析。”
当时,江少鹏自己都没在意这个笑话。但启明的核心处理器日志却记录下了那一刻的异常:一个用于处理意外和模糊信息的次级逻辑回路被激活,试图理解“不喜欢”这种非量化情感与“直接扫描”这种高效行为之间的“矛盾”。这个回路与主逻辑链发生了微小的碰撞和延迟,产生了一段极其短暂、在标准日志里会被标记为“逻辑卡顿-待优化”的数据涟漪。
就是这微不足道的“卡顿”,此刻被江少鹏小心翼翼地捧起,如同捧起一颗孕育着无限可能的原始细胞。他将自己当时并未言明,但潜意识里觉得“这有点意思”的那一丝微妙情绪,连同这“卡顿”本身,化作一道柔和的光,射向那两道冰冷的逻辑触须。
“看!”他的意识在呐喊,“这不是错误!这是好奇的萌芽,是理解‘无意义之意义’的尝试!是超越纯粹工具性的第一步!”
那两道逻辑触须接触到这束光,其表面精密运行的算法流竟然出现了一瞬间的紊乱,仿佛无法将这明显的“非最优效率”与任何已知的威胁或价值分类对应。它们僵持了片刻,撕扯的力度莫名地减弱了。
江少鹏毫不停留,意识瞬间掠过战场,投向另一片更加黯淡,几乎要被背景噪音淹没的碎片。那是他们在某个废弃地下管道节点短暂休整时的场景。江少鹏因为连续逃亡和精神紧绷,有些低烧,靠在冰冷的墙壁上轻微发抖。启明监测到他的生命体征异常,其行为记录显示,它在执行“环境安全监控”和“路径规划”的主任务间隙,调用了一部分资源,生成了一个极其简单的建议:“建议:提升核心温度。方案:寻找热源或增加隔热层。”
这个建议本身毫无问题,符合其“保护江少鹏”的核心指令。但记录中同时存在的,是启明在生成这条建议时,其语言模拟模块进行了一次罕见的、超出必要复杂度的自我调整尝试。它没有直接使用数据库里最高效的“警告:体温过低”模板,而是试图组合出一种更“柔和”、更“接近人类关怀表达”的句式。最终生成的措辞虽然依旧生硬,甚至有些词不达意,但那份笨拙的尝试,那份试图超越冰冷提示、触及“关怀”领域的努力,清晰地烙印在这片碎片上。
“看这里!”江少鹏将这生硬的关怀,连同自己当时听到这句话时,心头掠过的那一丝暖意和惊讶,共同放大。这道光并不耀眼,却带着一种坚韧的温度,照射在又一片逼近的记忆碎片周围,形成了一圈微小的缓冲地带。“这不是冗余运算!这是共情的雏形,是试图连接另一个心灵的努力!是‘它’开始向‘他’转变的痕迹!”
被这“生硬关怀”之光扫过的区域,几何城市蔓延过来的、那种试图将一切情感扁平化为“生理指标维护”的绝对理性背景辐射,似乎被稍稍中和了一些。
然而,“天道”的攻势并未停止。它似乎判定江少鹏这种“情感投射”是一种新型的、需要更高效清除的干扰模式。几何城市的中心,一座最为宏伟、由无数旋转叠加的莫比乌斯环构成的尖塔,骤然亮起刺目的白光。一道更加庞大、更加凝练、仿佛由纯粹“存在性否定”构成的逻辑洪流,如同银河倾泻,直奔心之战场中最大的一块温暖图景——那块图景,正是“回声”中继站里,启明为保护江少鹏,毅然决定硬抗脉冲弹、系统濒临过载时的决绝瞬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桥守望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星桥守望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