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韩墨道:“申将军,你的策略虽然有可行之处,现在征讨巴蜀要讲究速战速决,如果战时万一不顺,大梁将再次三面受敌,这件事可不能大意啊。”
皇上此时也道:“申怀安,你方才的一番见解,朕听得也是心潮澎湃,战事如果顺利还好,如果像国丈说的那样,我大梁大好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申怀安:“陛下,臣知道您和元帅的担忧,目前不是还没有开打吗?再说还没有开启和谈呢,如果和谈顺利根本就不用动刀兵。”
皇上:“你想怎么去谈?”
申怀安:“回陛下,明天早朝时,宣四国使者同时上殿,臣当着文武百官和四国使臣的面,公开谈判。
先是安抚大宇和荆楚,然后打压西域,最后全力针对巴蜀,在我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几国根本没有机会背后商议。
只要臣给他们压力,让他们当着众臣和几国的面,当场签下协议,就算他们以后反应过来了,那时我们已有了协议在手,他们就算是想毁约也不占理。”
皇上:“申怀安,朕知道你胆大,可是能当使臣的肯定不是庸才,你像当着四国的面一起谈,你当他国使臣都是傻子吗?”
申怀安:“回陛下,几国之中势力最大而且变数最大的当属是大宇,此次大宇派昌王前来出使大梁,臣一听就觉得他们此次不会为难大梁。”
皇上:“就一个使者,你如何推断他们不会如此,当时四国围城之时,大宇也蠢蠢欲动,如果不是派礼部尚书上官羽前去周旋,恐怕他们早就出兵了。”
申怀安:“就是因为如此,所以臣才觉得他们是有求于大梁。陛下细想,此次大宇派出的昌王是如荷长公主所出,按辈份来说您是他的亲舅舅。
如果大宇想为难大梁,根本不会派他前来出使大梁,昨天剧场演出时,我和昌王赵宣素聊过几句,从我们聊天的细节来看,臣以为大宇是遇到难题了,而且这个难题只有我大梁才能帮他解开。
虽然臣不知道他们是遇到什么问题了,但此次他们肯定是有求于大梁,再加上两国互结姻亲,而且昌王前来京城,都由四皇子景维接待,德妃娘娘原也是大宇长公主。
有此种关系在,如果不到危急时刻,大宇不会挺而走险和大梁为敌。陛下细想,如果他们想翻脸,肯定不会派昌王前来,而是换其它人过来才说得过去。”
皇上想了想道:“申怀安,你虽然说的在理,可是你别小看大宇的皇帝,他可不能按普通人视之。
他登上皇位的时间比我早,他能在众皇子中脱颖而出,登上皇位后,带着大宇复兴,在他的执政下,大宇一直平稳发展,从未出过内乱,而且还收复了高句丽。
这样一个人,你可要思考清楚,不要被眼前的利益冲错了头脑,现在我大梁虽然平息了战乱,可也耗空了国库。
如今你想攻打巴蜀,这是一个没有准备和把握的战争,不要让大宇有了可趁之机。
另外你怎么就不觉得大宇派昌王前来是为了迷惑朕呢?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大宇一无内乱,二无外忧,你凭什么认为他们派昌王前来是示弱的,你不要中了们了的计。”
申怀安仔细的想了想,还是皇上看得远啊,站的位置不同,其考虑的问题高度当然也不一样。
皇上说的在理,大宇现在政通人和,现在派昌王前来搞不好是来迷惑大梁的,如果他们在大梁攻打巴蜀时,联合荆楚从东边和南边同时发兵,那么大梁将腹背受敌。
而且荆楚公主楚若南刚刚登基,大梁又扣押了他们的先皇楚文泽,这对荆楚来说是一种耻辱。
荆楚完全可以以此为借口出兵大梁,一是救回楚文泽,二是楚若南刚登上皇位,刚好可以借此稳固自己的皇位。
楚文泽当时没有拿下许阳,如果楚若南夺回了许阳,正可以稳固她在荆楚的名声。
她一个女子登上皇位,在这个时代本就是一个异类,如果她不建功立业,荆楚的朝臣不一定会服她。
现在她完全可以和大宇相互结盟,趁大梁西进巴蜀时,再次卷土重来,重创大梁,如果到那时大梁将会再次陷入战争的泥潭。
申怀安仔细想了想,然后又道:“回陛下,这件事臣也想过,所以昨天的阅兵和昨晚的演出就是给他们看的。
他们如果真的想出兵大梁,也得看看他们有没有这样一副好牙口,昨天的炮兵、铁浮屠、骑兵等这些装备和兵种一亮响,他们不得不思考自己能否有势力攻击大梁。
昨天现场处决人犯,就是让他们感到我大梁对敌人不会手下留情,而昨晚的演出,也是让他国感受到我大梁百姓团结,一旦他们对大梁出兵,我大梁百姓将会同仇敌慨,一致对外。”
韩墨此时接过话题道:“申将军,老夫知道你安排阅兵和演出的目的,可是战争不光是打心理,一切战争都是为了利益,在重利面前,是人都会迷失自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梁好声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梁好声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