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御书房内,大学士陶佳宇兴奋的说着今天国子监申怀安的事。
他边说边手舞足蹈,表情很是兴奋。
特别是念到申怀安的诗和大梁少年说,国子监冯尚也加入到了诵读的行列,很是激动。
“美哉我少年大梁,与天不老!壮哉我大梁少年,与国无疆!
好啊,好啊,申怀安真不愧为朕的臣子,不仅文采绝伦,其一番报国之心也甚让朕感动。”
皇帝听到之后,也颇为兴奋。
“皇上,还有那首《破阵子》和《从军行》,听着都让人激动。
大梁学子的斗志就此点燃了。”国子监冯尚也随声道。
上官仁远:“我泱泱华夏,一撇一捺都是脊梁,我神州大地,一思一念皆是未来。
我浩浩九州,一文一墨均是骄阳。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大梁。
时光不老,连接着充满信心的未来;收藏过去,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出发。
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
立于皓月之边,不若星光之势;望于巨人之侧,不颓好胜之心。
翻山越岭,只为一次遇见;全力以赴,只为一次改变;
追光而遇,目光而行,愿你所想,皆你所愿。
说的好啊,这个申怀安,果真没让老夫失望,仅此几句,便可留传千古。”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
妙啊,妙啊,连朕的激情也都被他点燃了。
申怀安啊申怀安,你真是上天赐给我大梁的啊。
上官爱卿啊,你年前清源之行,为朕,不,为我大梁寻得一个千古良臣啊。”
皇上的感慨的说道。
上官仁远也有些激动,这个申怀安,做事一处是一处,没想到今天又这样名动了京城。
这两首诗词加上大梁少年说,明天肯定又将传遍整个京城。
而龚少文此时却上奏道:“陛下,申怀安虽有文才,但今天却将国子监教授气得口吐鲜血。
要知道,朝堂之中有许多官员都曾在其名下学过。
这下可惹恼了众多官员,是不是惩戒一下他。”
“哼,活该,申怀安说的对,凭着几句歌功颂德的文章,就以老卖老。
如此下去,大梁学子还有何朝气。”皇上在兴头之上被浇了冷水,也是有些冲动。
左相龚少文这才知道,刚才一脚算是踢在铁板上了。
此时皇上依旧沉醉在申怀安的诗词里,还自顾自的轻声诵读着。
过了一会,皇上突然开口道:“正如申怀安所说,如今我大梁外有匈奴之乱。
至于大梁内部的几个藩王,《推恩令》已下发多日了,有没有消息传来。”
关于推恩令,龚少文曾在家中仔细琢磨了数日。
这个主意真是妙啊,字字不提削藩,但句句都在说削藩。
按规矩,藩王应该选一个嫡出的接班人,把所有权力都慢慢过渡给他。
至于其它的孩子只是给一小块地,让他们能生活就行,这样才可保障藩王一脉百年不倒。
其实说白了藩王可以世袭,完全是一个小朝廷。
但推恩令的出现,藩王就不能按以前那样传给接班人了。
而是将藩地所有的地、权和财平均分配。
照此下去,不出两代,各地藩王的势力将土崩瓦解,再也无法和朝廷抗衡。
就算藩王为了传承,不遵循推恩令,但其它的世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都是父王的孩子,凭什么长子就能继承,我们小妾的孩子就只能分这一点?
现在推恩令的出现,如果此旨意传到各藩地,其内部必先会引起动乱。
就算藩王再怎么施压,那他们其它的世子必定不服。
这样各个藩王世子肯定会联手对付藩王和其嫡子。
就算他们能平息下去,但势必会元气大伤,再不能与朝廷作对。
到时朝廷再略施小计,大梁将再无藩地,此计实在是绝。
明知道是计,但就是无法突破。
这个计策究竟是谁献的呢?肯定不会是上官仁远,如此毒辣的计策他是想不出来的。
也不会是皇上,如果有早此计,大梁早就削藩了,究竟是谁给的计策呢?
再说一旦削藩,我左相将再无外援,那样就只能凭右相一派打压了,现在如何是好?
龚少文:“回陛下,《推恩令》臣也仔细琢磨过。
臣担心如果有的藩王心狠将其庶出的世子,下令关押或以决后患,可能会适得其反。
目前虽尚未有消息传来,可能都在观望吧。”
皇上:“这就是朕找你们来的原因,龚爱卿,你统领兵部、吏部和刑部,你就和各部尚书商讨一个方案来。
过几日如果还没消息传来,朕的铁骑将要出现在各个藩地的外围。
如果有藩王真敢抗旨,你就着手入藩平叛。”
龚少文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
原来皇上都计划好了,只等让我来施行了。
这样里外不讨好的事,为何却落到了我的头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梁好声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梁好声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