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焰晶族的问题,念跃又走到水芽身边,蹲下身与这个少年平视。他接过水芽的水流通道模型,用指尖凝聚出一丝炼气能量,在模型的上游位置画出一道 “分流槽”:“我们可以在雨季前,在水流通道上游修建‘杂质分流槽’,再用机械族的‘自动过滤机器人’实时清理,这样就能将清理频率从‘季度’调整为‘雨季每月一次,旱季每季度一次’,既不增加你们的负担,又能保证通道畅通。”
水芽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操控水流在模型上模拟出分流槽的效果,兴奋地喊道:“这样一来,雨季时杂质就不会堵在主通道里了!念跃总长,您太厉害了!” 他身后的浮水族族长,也笑着向念跃点头致意,之前的担忧烟消云散。
针对岩族和木族的质疑,念跃提出了 “文明特性豁免条款”—— 允许岩族在符合 “地脉保护协议” 的前提下,适当放宽矿洞开采深度,但必须同步建造 “地脉修复装置”;允许岩木宇宙的岩石星球将森林覆盖率标准降至 30%,但需用 “固土灵木” 和 “生态浮岛” 弥补生态缺口。
所有争议都得到妥善解决后,念跃提议成立 “标准适配委员会”,由每个文明派出 2-3 名技术代表,在未来一个月内细化各模块的参数,形成 “通用标准 + 文明适配细则” 的双层体系。委员会的办公地点,就设在议事大厅旁的 “协同工坊”,这里配备了跨宇宙的实时通讯设备和模拟实验舱,能让不同文明的代表随时开展协作。
散会后,守序者拄着用亘古族 “时光木” 制作的拐杖,走到念跃身边,苍老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没有用守护者的权威强行推行标准,而是倾听每个文明的声音 —— 这才是亘古族传承 120 亿年的‘共生智慧’。”
念跃笑着摇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标准如果不能适配文明,再完美也只是废纸。对了,您之前提到的‘能量调和算法’,能不能让亘古族的技术代表加入委员会,帮忙优化动态上限的计算模型?”
“当然可以。” 守序者轻轻抚摸拐杖上的符文,“亘古族的使命,就是将共生智慧传递给更多文明。”
接下来的一个月,协同工坊成了联盟最热闹的地方。每天清晨,焰晶族的技术官都会带着高温能量样本,与机械族的工程师一起调试能量储备罐的材料;午后,浮水族的水芽会拉着灵植族的大师,在模拟实验舱里测试水流通道的分流槽设计;傍晚,岩族和木族的代表则会围着亘古族的学者,探讨地脉修复与生态平衡的最佳方案。
有一次,焰晶族的高温能量样本意外失控,橙色的火焰瞬间吞噬了实验台。就在众人惊慌失措时,浮水族的水芽突然操控水流炼气术,在火焰周围形成一道环形水幕,灵植族的大师则趁机将 “灭火灵菌” 撒向火焰 —— 三种截然不同的能量默契配合,几秒钟就扑灭了火情。事后,水芽摸着后脑勺笑道:“原来不同文明的技术,还能这样搭配使用!” 这句话,后来被写进了《跨宇宙共生标准》的 “技术协同细则” 序言里。
一个月后,《跨宇宙共生标准(第一版)》正式发布。联盟用最隆重的仪式,将标准的全息投影刻在议事大厅的 “共生石壁” 上 —— 石壁的左侧,是机械族雕刻的精准数据;右侧,是灵植族绘制的共生图谱;顶端,是亘古族书写的古老符文;底端,则是所有文明代表的能量签名,28 道不同颜色的能量光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绚丽的 “共生光带”。
标准落地的当天,念跃在联盟大会上提出了一个新想法:“技术与标准是共生的‘骨架’,文化认同才是共生的‘血肉’。我提议,举办第一届‘星海共生文化交流节’,让每个文明都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让不同宇宙的居民真正‘看见’彼此。”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文明的热烈响应。交流节的举办地,选在时空枢纽星系的 “共生广场”—— 这个占地百万平方米的广场,原本是联盟的物资中转站,经过半个月的改造,变成了一座充满多元文化气息的 “星海乐园”。
交流节开幕当天,时空枢纽星系的居民几乎全员出动,连远在 10 光年外的灵植宇宙,都有上千名居民乘坐 “共生穿梭舰” 赶来。广场入口处,是虚无族用空间技术搭建的 “多宇宙门”—— 走进不同颜色的门,就能瞬间抵达对应宇宙的文化展台。
灵植宇宙的展台被布置成一片小型森林,活体灵植编织的挂毯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挂毯上的图案记录着灵植族的共生历史;机械灵植混合宇宙的展台则摆放着 “机植共生雕塑”,雕塑的主体是一根缠绕着机械藤蔓的灵木,机械藤蔓会随着参观者的能量波动变换颜色;古老宇宙的展台最安静,守序者坐在一张石桌旁,为参观者讲解 “时光卷轴” 上的符文,每一个符文背后,都是一段跨越亿年的共生故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血月秦魂:特种兵炼气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血月秦魂:特种兵炼气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