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诸城那日,丁前溪命管家在醉仙居,摆下三十桌流水席,遍邀安丘猎户、诸城樵夫。
席间,他当众折断一支竹筷:“诸位可知郭解,为何能让仇人化干戈为玉帛?
因他心中有尺,量的不是恩怨,是天地良心!”
话音未落,门外来了个推车的少年,车斗里,装着半车新割的茅草,车把上,挂着丁前溪的黄铜酒葫芦。
少年身后,跟着个大汉,正是那日避雨的屋主杨某。
“丁公当日留的酒葫芦,我男人说,须得装满自酿的梅子酒,才能还。”
妇人从车上,取下个泥封陶坛,坛口插着朵新鲜野菊。
“只是家里实在没好坛子,只好用装过辣椒的……”
丁前溪大笑,亲手揭开泥封,顿时满室生香。
哪有什么辣椒味,分明是窖藏十年的梅子香。
他斟满酒杯,先敬杨某夫妇,再敬满堂宾客:
“郭解有句话,叫‘穷途知信义,乱世见真心’。
今日我丁某在此立个规矩:凡安丘子弟来诸城,醉仙居一律白食三日;
凡有急难者,持此葫芦可到丁府取银十两。”
众人轰然叫好,杨某忽然从怀里掏出片竹简,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义”字:
“我家小崽子说,长大了也要做丁公这样的人。”
丁前溪接过竹简,竹节处,刻着个歪歪扭扭的酒葫芦,那是少年刻的。
窗外阳光正好,丁前溪望着满堂笑靥,忽然明白郭解为何能名垂青史:
真正的侠义,从来不是杀身成仁的壮烈,而是绝境中递出的半块麦饼。
是风雨中敞开的半扇柴门,是平凡人心中,永不熄灭的热肠。
喜欢新聊斋今古异闻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新聊斋今古异闻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