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临让人把优秀的密册放在集团展厅,旁边配着 “师徒传艺,账清信立” 的牌子,让来参观的商户们也看看晋商的账房功夫。有个广州商户看了密册,笑着说:“就冲你们这细账和防伪,以后我的货都走晋商的票号和货柜,放心!”
四、西洋学的传统守
未时的集团院子里,王昭临偶然听见两个年轻掌柜在议论:“西洋会计的‘借贷记账法’比咱们的双账房简单,我私下报了洋行的夜校,学完就能考洋行的会计证了。” 另一个说:“我也觉得,双账房又记红又记黑,太麻烦,洋人的法子更省事。”
王昭临心里一沉 —— 年轻掌柜学现代会计是好事,可要是丢了晋商 “双账房” 的传统,就丢了账房的 “信” 字根本。他立刻召集老掌柜们商量,决定在集团内设 “传统商道讲堂”,每周开一次课,由王德昌主讲,内容就是 “晋商账房的‘信’字逻辑”。
第一次讲堂,王德昌拿着本老账册,上面是前卷王宪武时期的双账房记录:“大家看,红账记银,黑账记货,银货对得上,才叫‘实’;账上的每一笔,都有盐晶密押,才叫‘信’。” 他举了个例子,“十年前,太谷分号有个伙计想私吞银子,改了红账,可黑账没改,银货对不上,当场就被查出来 —— 这就是双账房的‘制衡’,洋人的借贷账,没这个‘信’的根。”
年轻掌柜们听得入了神,之前学西洋会计的小张举手问:“王掌柜,那我们还能学西洋会计吗?” 王德昌笑着说:“能学,但不能丢了咱们的根!就像少东家说的,复式簿记是‘表’,双账房是‘里’,表里都有,才是好账房。”
五、传承续的悬念埋
酉时的讲堂外,王昭临和王德昌看着年轻掌柜们围着老账册讨论,心里松了口气。“现在他们知道平衡了,” 王德昌说,“可洋行肯定还会想办法挖他们,毕竟洋行给的薪水高,还能去国外学会计。”
王昭临点点头:“咱们得给年轻掌柜们更多盼头,” 他提议,“把师徒制和晋升绑在一起,出师的年轻掌柜,优先派去重要分号当副掌柜,表现好的,还能参与集团的新业务,比如张库线的茶路账房。”
王德昌赞同:“再在密册里加‘新业务提醒’,比如‘张库线茶砖需记俄文账,双账房加俄文备注’,让他们学新东西的同时,也不忘传统。”
当天晚上,小李在密册上写下 “今日学张库线俄文账,红账记银,黑账记茶砖,俄文备注签收人”,然后用磁石笔签上名。密册的茶茎遇潮,显露出新的提醒:“俄文账需附磁石验签,防仿造”,小李笑着划了个勾 —— 他知道,自己不仅在学账房功夫,更在传晋商的 “信” 字。
而远在太原的汇丰银行,托马斯听说晋商设了传统商道讲堂,冷笑着对助理说:“让夜校的老师多‘吹吹风’,说晋商的账房老了,跟不上时代,看那些年轻掌柜还能守多久。”
第二天一早,小张收到洋行夜校的传单,上面写着 “学西洋会计,进国际洋行,月薪翻倍”。他看着传单,又摸了摸手里的盐晶密册 —— 密册上的双驼纹水印在阳光下泛着淡银,像在提醒他:晋商的根,不能丢。这场 “师徒传” 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 “信” 字的守护,而洋行的诱惑,还在考验着年轻一代的晋商。
喜欢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