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把“传声风筝”的研究写成论文,标题是《基于深海风筝的声纹远程传输系统研发与应用》,投稿后被国际声学工程期刊收录;她还把“跨海对话”的视频发在社交账号上,配文“风筝带着声音飞,深海不再遥远”,很快就火了,很多海洋保护组织都来咨询,想引进这种传声风筝,和远海生物“对话”。
当晚,林夏坐在码头边,看着天上飘着的传声风筝,发射器的蓝光闪得柔和,风筝线的荧光映在海面上,像一条发光的线,连接着科研站和远海。“下次要让风筝能接收生物的声音,”林夏摸着发射器,笑着说,“让我们能听到远海生物的问候,真正实现‘深海双向对话’!”小光在旁边的水箱里,绿光跟着风筝的节奏闪,像是在“期待”;窗外,小邮叼着风筝线,在浅水区游来游去,像是在为传声风筝“护航”。
第794集:沈站长的“联盟守护故事巡讲团”与“会讲故事的小螃蟹讲师”
随着联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学校、社区都邀请科研站去讲深海守护故事。沈清月看着邀请函,笑着说:“组建‘联盟守护故事巡讲团’!让联盟成员当讲师,小清当‘小螃蟹讲师’,小光当‘绿光辅助’,小邮当‘故事道具员’,把我们的守护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加入守护队伍!”
巡讲团的“讲师分工”很明确——沈清月当“团长”,负责讲联盟成立的故事;小满当“治愈讲师”,讲治愈受伤生物的趣事;小桃当“美食讲师”,讲联盟美食节的故事,还带自制的深海饼干给听众尝;林夏当“科研讲师”,讲声纹通讯器、传声风筝的研发故事;最特别的“小讲师”是小清,负责讲生物们的守护故事,用钳子夹着小石子摆图案,配合小满的翻译;小光用绿光拼出故事里的生物,当“视觉辅助”;小邮叼着故事里的道具(比如迷你治愈箱、小风筝),当“道具员”。
可第一次试讲,“小讲师乌龙”就来了——小清讲“治愈小鲸鱼”的故事时,用钳子夹着小石子摆鲸鱼的形状,结果摆成了螃蟹的形状,听众们都笑了,小满赶紧翻译:“小清说‘鲸鱼和螃蟹都是好朋友,形状差不多啦’!”小光赶紧用绿光拼出鲸鱼的形状,才圆了场;小邮当道具员时,把迷你治愈箱当成了小鱼干,叼着就往嘴里塞,小桃赶紧从它嘴里抢出来,笑着说:“这是道具,不能吃!”
巡讲团第一次去学校讲课时,场面最热闹——沈清月刚讲完联盟成立的故事,小清就爬上台,用钳子夹着小石子摆成联盟徽章的形状,绿光闪得认真;小满讲“小清救药箱”的故事时,小光用绿光拼出小清用壳护药箱的画面,台下的孩子们看得眼睛发亮;小桃带的深海饼干被一抢而空,孩子们边吃边喊:“真好吃,我也要当深海守护者!”;小邮叼着迷你风筝,飞到孩子们面前,孩子们摸着它的背鳍,笑着说:“小邮真可爱,我也要像它一样帮朋友!”
去社区讲课时,“互动小插曲”不断——一位老奶奶问小清:“小螃蟹,你为什么要保护深海呀?”小清用钳子夹着一颗小珍珠,放在老奶奶手里,小满翻译:“小清说‘深海是我的家,有我的朋友,我要保护家,保护朋友’!”老奶奶摸着珍珠,笑着说:“说得好,奶奶以后也去海边捡垃圾,帮你保护家!”;一个小男孩问小光:“小水母,你会发光,能帮我照路吗?”小光用绿光拼出“可以”,还晃着触须,把小男孩的手照得发亮,小男孩开心地拍手。
巡讲团的“故事道具”越来越丰富——林夏做了迷你传声风筝,讲课时放上天,让孩子们对着风筝喊守护口号,声音能传到远海;小桃织了迷你生物玩偶(小清、小光、小邮的样子),送给听课的小朋友,让他们记住这些生物朋友;小满做了“迷你治愈包”(里面装着模拟的月光藻汁、记忆胶),教孩子们怎么给玩具生物“涂药”。
巡讲团越来越受欢迎,很多地方都发来邀请函——学校请他们去讲“生物朋友”的故事,社区请他们去讲“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甚至有电视台邀请他们去录节目。沈清月在巡讲日志里写道:“每次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听到他们说‘我要当守护者’,就知道巡讲团的意义——故事能传递温暖,温暖能带动行动,我们要把故事讲遍每个角落,让守护的种子在每个人心里发芽。”
当晚,巡讲团成员们坐在甲板上,小清举着孩子们送的小石子,绿光闪得骄傲;小光用绿光拼出“巡讲成功”;小邮叼着电视台送的小奖杯,在浅水区跃出水面,像是在“炫耀”;沈清月笑着说:“以后巡讲团要加更多成员,让小长当‘海豚讲师’,让老海龟当‘荣誉讲师’,把我们的守护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第795集:小满的“联盟治愈站宠物特训营”与“会当小助手的领养生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太平洋底来的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太平洋底来的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