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分享会”开始,大家围坐在礼物树旁,轮流说自己最感谢的事:
- 小满抱着小光,笑着说:“我最感谢小光,它陪我治愈了很多生物,是我的最佳助手;也感谢小邮,帮我给远海的生物送信,让更多生物能得到帮助。”说完她把发光项圈给小光戴上,把邮差勋章给小邮别在背包上,小光的绿光闪得更亮,小邮用头蹭了蹭她的手,像是在“道谢”。
- 林夏举着小桃做的笔袋,说:“我最感谢小清,它当友谊大使时,帮我收集了很多深海生物的声纹;也感谢铃铛水母,让我研究出了发电灯,我的论文才能火。”她把准备好的“迷你水母灯”送给小清,小清用钳子夹着灯,晃了晃,像是在“开心”。
- 沈清月摸着小桃做的船长帽,说:“我最感谢老船长和爸爸,他们的约定让我们聚在这里;也感谢所有朋友,让科研站变成了温暖的家。”她把准备好的“老船长日志复刻本”,送给了通讯兵爷爷,爷爷摸着日志,眼睛红了:“老船长的故事,我会一直记着。”
- 小桃最热闹,她抱着吉他,边弹边唱:“感谢小满的水星星,感谢林夏的科研脑,感谢清月的船长帽,感谢所有朋友的陪伴……”唱完她把礼物分给大家,机械螃蟹的零件套终于合适了,它举着钳子晃来晃去,像是在“跳感恩舞”;小闹钟的毛衣也合身了,它穿着毛衣,抱着虾干,躲在角落啃,笑得眼睛都眯了。
当晚,大家坐在甲板上,吃着小桃做的“感恩蛋糕”(上面用奶油画了所有朋友的笑脸),看着礼物树上的发光礼物,听着舒缓的深海音乐,心里暖洋洋的。小光戴着发光项圈,在甲板上晃来晃去,像个小灯笼;小游游在浅水区,时不时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映着暖黄色的灯,像一颗温暖的珍珠;小桃摸着空了的毛线团,笑着说:“明年感恩节,我们要邀请更多朋友,送更多感恩礼物,让温暖传遍整个深海!”
第763集:林夏的“发光磷虾研究”与“会预警的深海信号灯”
追踪承诺灯时遇到的“发光磷虾群”,让林夏来了兴致——这种磷虾不仅夜里会发蓝光,还能感知深海的危险:遇到暗流时,蓝光会变得急促;遇到捕食者时,会集体发光,形成“蓝色光墙”吓走敌人;最神奇的是,它们的发光频率能和承诺灯的绿光同步,像在“对话”。
为了研究磷虾的“预警能力”,林夏在实验室搭了“磷虾研究台”——放了个大水箱,里面养着20只发光磷虾;旁边放着“发光频率记录仪”,能实时记录磷虾的发光变化;还准备了模拟危险的设备:造流泵(模拟暗流)、小假鱼(模拟捕食者);小满负责用“水下听觉”听磷虾的“情绪震动”,小光趴在旁边,用绿光和磷虾同步频率,像是在“帮忙沟通”;小桃负责给磷虾喂浮游生物,沈清月负责监督,防止模拟危险时吓到磷虾。
实验第一天,林夏启动造流泵模拟暗流——磷虾群立刻躁动起来,蓝光变得急促,频率从“慢-慢-慢”变成“快-快-快”,还集体往水箱角落躲。小满笑着说:“它们在预警!说‘有危险,快躲起来’!”林夏赶紧记录数据:“磷虾的发光频率与危险等级呈正相关!暗流越急,频率越快!”
实验第二天,林夏用小假鱼模拟捕食者——假鱼刚放进水箱,磷虾群突然集体发光,蓝光变得刺眼,形成一片“蓝色光墙”,假鱼一靠近,磷虾就往光墙里缩,假鱼居然被光墙“吓”得停在原地。“这是‘集体防御机制’!”林夏激动地拍桌子,“它们用集体发光吓走敌人,太聪明了!”
最惊喜的是实验第三天——林夏把承诺灯放在水箱旁边,磷虾的蓝光居然慢慢和承诺灯的绿光同步,蓝光和绿光交织在一起,像一条“双色光带”。林夏用信号探测器一看,两者的频率完全一致:“它们能和承诺灯‘对话’!这是生物与人工光源的频率协同!”
基于这个发现,林夏研发了“磷虾预警信号灯”——把磷虾的发光频率录入探测器,连接到科研站的预警系统:当海里有暗流时,信号灯会发出急促的蓝光;当有大型捕食者靠近时,会发出刺眼的蓝绿光;当承诺灯有异常时,会发出同步的绿蓝光,提醒大家注意。
信号灯安装在科研站的码头和“深海彩虹号”上,第一次实战就立了功——有天夜里,暗流突然靠近码头,信号灯发出急促的蓝光,小满赶紧用控水术加固码头的木桩,还把承诺灯收了回来,避免被暗流冲走;还有一次,一群鲨鱼靠近浅水区,信号灯发出刺眼的蓝绿光,小长带着小海豚们躲进深海,磷虾群也集体发光,鲨鱼被光墙吓走,浅水区的小鱼们安然无恙。
林夏把磷虾的研究写成论文,标题是《深海发光磷虾的预警机制与频率协同研究——基于承诺灯的跨物种信号沟通》,投稿后被国际海洋生态期刊收录;她还把磷虾预警信号灯的视频发在社交账号上,配文“深海里的天然预警员,比任何设备都靠谱”,很快就火了,海洋保护组织纷纷来咨询,想引进这种信号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太平洋底来的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太平洋底来的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