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晓举着一串刚烤好的平衡串跑进来,嘴里还叼着半串,看到两人严肃的样子,含糊不清地问:“咋了?是不是核心又‘饿’了?我给它烤串去!” 陆时衍白了她一眼:“别整天就知道烤串,这次是干扰因子,你的串没用。” 苏晓晓不服气,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瓶子,瓶身贴着歪歪扭扭的“鱿鱼味检测剂”标签:“谁说没用?这是我上次烤串时琢磨的,滴一点能测鱿鱼新鲜度,新鲜的会变粉,不新鲜的变灰,说不定能测干扰因子!”
陆时衍本不想理她,可林知寒却眼前一亮:“试试吧,鱿鱼味里的平衡盐晶粉末,说不定能和干扰因子起反应。” 陆时衍半信半疑地接过瓶子,滴了一滴淡黄色的检测剂进试管——奇迹瞬间发生:银色的干扰因子遇到检测剂,像遇到磁铁的铁屑,瞬间聚成小团,颜色从银色变成淡粉色,慢慢沉淀到试管底部,海水重新变得清澈,仪器屏幕上的波动曲线,竟缓缓回升到177Hz。
“有用!”陆时衍猛地站起来,抓过瓶子仔细看,“这里面除了鱿鱼浓缩液,还加了什么?” 苏晓晓得意地叉腰:“秘密配方!有平衡盐晶粉末、淡蓝治愈之光浓缩液(上次淡蓝鱼鳞族送的),还有我烤串时不小心滴进去的一滴红光汁!本来是想测串新不新鲜,没想到还能‘抓’干扰因子!”
三人立刻组队前往鱿鱼礁——苏晓晓揣着一大瓶检测剂,陆时衍背着便携检测仪,林知寒带着淡蓝鱼鳞族的两名治愈队员。抵达后才发现,鱿鱼礁的珊瑚群表面,附着着一层薄薄的银色“雾”,阳光透过海水照下来,雾层泛着细碎的光,像给珊瑚穿了件透明纱衣。
“不能直接泼检测剂,会伤到珊瑚里的小鱼,”林知寒拦住正要拧开瓶盖的苏晓晓,指尖凝聚起淡青光,“用‘雾化喷洒’,让检测剂变成小水珠,精准落在干扰因子上。” 淡蓝鱼鳞族的队员立刻配合,释放出温和的治愈之光,将检测剂雾化成细密的粉色水雾,随着海流飘向珊瑚群。
粉色水雾落在银色雾层上,像水滴入热油,瞬间响起“滋滋”的轻响——银色干扰因子纷纷聚团变色,顺着珊瑚缝隙滑落,被苏晓晓提前放好的“因子收集网”(用鱿鱼丝编织的,她坚持说“干扰因子也爱吃鱿鱼味”)接住。陆时衍的检测仪屏幕上,频率数值一路回升:178Hz、179Hz、180Hz!波动曲线终于恢复成一条平稳的直线,像被抚平的皱纹。
“搞定!”苏晓晓跳起来,举着收集网炫耀,“我的检测剂比你的仪器还厉害!以后联盟的‘能量医生’就是我了,谁能量不稳,我就给它滴检测剂!” 陆时衍盯着收集网里那团粉色的因子,突然笑了:“是厉害,但以后检测剂的配方要改良,把鱿鱼浓缩液的浓度调低,不然会吸引一群小鱼来抢食。” 原来,刚才喷洒时,检测剂的鱿鱼味飘远,引来了一群小丑鱼,围着珊瑚群转圈圈,差点撞翻收集网。
回去的路上,陆时衍在科研日志上写下:“鱿鱼味检测剂,意外成为‘浮游干扰因子清除剂’,核心成分:平衡盐晶粉末+鱿鱼浓缩液+多族群能量萃取物——科研的惊喜,往往藏在烤串的香味里。” 苏晓晓则忙着给检测剂设计新包装,瓶身上画了个举着检测剂的小鱿鱼,旁边写着:“联盟专用,能量不稳?滴我!”
第166集:林知寒的“共生平衡研学营”开营与“跨族群研学日记”的温暖记录
随着“共生平衡”理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类学校、海洋保护组织想来联盟“取经”。林知寒索性在太平洋人鱼栖息地,开办了“共生平衡研学营”——邀请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学生和环保爱好者,通过“实地观察、动手实践、跨族群合作”,亲身感受“海陆鱿共生”的日常,写下“跨族群研学日记”,把平衡共生的故事带回家。
研学营的营地选在人鱼栖息地的“共生花园”旁,林知寒用控水异能冻出几座临时的“冰屋教室”,屋顶嵌着发光海草,白天透光,晚上发光;教室周围按“五大族群”划分研学区:太平洋区观察发光海草,大西洋区学习治愈之光,印度洋区体验生机珊瑚种植,南极区了解冰系能量,鱿鱼区则可以和鱿鱼族互动,鱿大特意腾出一片浅水区,让小鱿鱼们陪着研学学员玩耍。
开营当天,30名研学学员背着小书包,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人类学生们对着会发光的海草惊呼,环保组织的志愿者们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珊瑚的生长状态,还有几个来自北极的学生,围着冰鳞族的族人,追问冰系能量的秘密。林知寒站在冰屋前,笑着说:“研学营的规则很简单:多听、多看、多动手,和不同族群的朋友好好相处,每天写一篇研学日记,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共生’,记下来。”
研学课程充满趣味与温暖——
- 太平洋区的“海草观察课”:人鱼族的大长老教大家识别发光海草的“健康信号”:光越亮,说明能量越足;光变暗,说明需要补充共生能量。人类学生们用迷你检测仪,测量海草的能量频率,有的学生发现一株光暗的海草,立刻喊来人鱼族的姐姐,用淡青光给海草“充电”,看着海草重新亮起,学生们兴奋地在日记里写道:“原来海草也需要‘抱抱’,共生就是互相帮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太平洋底来的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太平洋底来的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