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逻结束后,赵铁蛋会给每个队员发“巡逻奖励”——人类队员和人鱼族队员各一串能量串,鱿鱼族队员两串(鱿大一串,鱿小一串),刺猬们则是鱿鱼味坚果。鱿大带着族人,坐在巡逻车里吃着能量串,鱿小的红光闪来闪去,像是在和刺猬们玩闹。赵铁蛋坐在旁边,看着眼前的“共生安保队”,心里暖暖的——以前的巡逻是“任务”,现在的巡逻,更像是“和家人一起散步”,虽然乌龙不断,却充满了欢乐。
晚上,赵铁蛋在“安保日志”上写道:“共生新纪元的巡逻,没有危险,只有温暖的日常。鱿大今天夹错了鱿鱼干,鱿小吓哭了小狗,但我们一起解决了,还收获了李大叔的感谢和小狗的友谊。以后的巡逻,要多包容,多欢笑,因为我们是‘共生安保队’。” 日志的旁边,他画了一只歪歪扭扭的鱿鱼,举着安保棍,旁边跟着一只小刺猬,这是他心中“最好的安保队”模样。
第133集:林知寒的“共生能量课堂”与“小朋友的五色光实验”
林知寒看着小镇的小朋友们,对“五色共生能量”充满好奇,决定在研究所开一门“共生能量小课堂”——教小朋友们认识五色光(淡青、淡蓝、七彩、冰蓝、红),了解人鱼族、鱿鱼族的生活习惯,还会带他们做简单的“五色光小实验”,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海陆鱿共生”的意义。
课堂的第一节课,林知寒带了“五色光水晶”——淡青色的水晶代表太平洋人鱼族,淡蓝色的代表淡蓝鱼鳞族,七彩的代表发光鱼鳞族,冰蓝色的代表冰鳞族,红色的代表鱿鱼族。她把水晶放在桌子上,用手轻轻一碰,水晶就发出对应的光芒:“这五种颜色的光,代表着不同的族群,它们融合在一起,就是保护海洋的‘共生能量’。”
小朋友们好奇地围着水晶,有的伸手摸了摸红色水晶,说“这是鱿小的颜色”;有的拿着淡蓝色水晶,对着窗外照,说“像天空的颜色”;最调皮的小男孩,把五种水晶叠在一起,竟透出淡淡的白色光,引得大家都惊呼起来。
第二节课是“鱼语小课堂”——林知寒教小朋友们用简单的鱼语,和池塘里的鱼朋友打招呼:“对着锦鲤晃三下手指,是‘你好’;对着灯笼鱼拍两下手,是‘谢谢’。” 小朋友们跟着学,对着池塘晃手指、拍手,锦鲤们果然摇着尾巴游过来,灯笼鱼们也发出淡淡的光,像是在回应。鱿小刚好路过,小朋友们对着它晃了晃手指,鱿小兴奋地用红光闪了闪,还吐出一串小泡泡,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最热闹的是“五色光小实验”——林知寒准备了五个透明杯子,分别装着不同颜色的果汁(对应五色光),让小朋友们把果汁混合在一起:“大家看,五种颜色的果汁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倒果汁,红色的西瓜汁、黄色的橙汁、蓝色的蓝莓汁……混合后,竟变成了淡淡的粉色,苏晓晓笑着说:“这是‘小朋友专属共生色’,比五色光还好看!”
实验结束后,林知寒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五色光糖果”(用结晶粉末做的,会泛淡淡的光),苏晓晓则给大家烤了“迷你能量串”,鱿小也来凑热闹,用触手给每个小朋友递了一颗深海冰晶盐做的“小糖粒”。小朋友们吃着糖果和鱿鱼串,围着鱿小和鱼朋友们玩,有的甚至说:“以后我也要保护海洋,和鱿鱼族做朋友!”
林知寒看着眼前的画面,心里暖暖的——共生的意义,不仅是族群间的团结,更是让下一代从小就懂得“尊重自然、守护彼此”。她在课堂笔记上写道:“最好的共生教育,不是讲大道理,而是让孩子们亲手触摸五色光,亲手喂鱼朋友,亲手混合‘共生果汁’,让温暖的记忆,留在他们心里。” 窗外,五色光透过玻璃,照在孩子们的笑脸上,像一幅温暖的“共生画卷”。
第134集:陆时衍的“共生科研日常”与“鱿鱼族能量样本的高效收集”
陆时衍的科研重心,从“对抗黑暗能量”转向了“共生能量日常应用”——他要收集鱿鱼族的能量样本,研究“红光与其他能量的日常共振规律”,还要优化五色共生能量模型,让能量能更温和地融入日常生活,比如“用共生能量加热咖啡”“用红光给植物浇水”(苏晓晓的提议)。
收集鱿鱼族能量样本,成了陆时衍的“日常难题”——鱿大的能量稳定,但总在陆时衍举着仪器靠近时,用触手拍开,以为仪器是“要抢鱿鱼串的工具”;鱿小的能量不稳定,一会儿红光亮,一会儿红光暗,样本数据总是跳来跳去;其他鱿鱼族更调皮,有的会用触手挡住仪器镜头,有的甚至会吐泡泡,把样本采集器弄湿。
“鱿大,配合一下,就测10秒!”陆时衍举着样本采集器,追着鱿大在水箱里跑。 鱿大则用触手卷着一串能量串,一边吃一边游,时不时回头拍一下采集器,像是在说“先给我串,再给你样本”。 苏晓晓在旁边笑得直不起腰:“陆哥,你别追了,用鱿鱼串诱惑它!鱿大最吃这一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太平洋底来的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太平洋底来的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