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模型测试当天,“对称规律”突然失灵了——根据模型预测,人鱼族应在第三天中午12点整到达淡蓝珊瑚城,结果下午2点才到;预测迁徙路线会避开东边的暗礁群,族人们却绕到了西边;最让他崩溃的是,模型算准的“100名迁徙族人”,实际多了3个刚出生的人鱼宝宝,打破了“100这个整数对称”。
“数据怎么会错?”陆时衍对着屏幕,手指用力戳着键盘,“水温、洋流、路线都输入了,怎么会差2小时?还多了3个宝宝!” 林知寒端着一杯净化水走过来,看着屏幕上歪歪扭扭的预测路线,笑着说:“你忘了,迁徙那天,我们遇到了一群迷路的小海龟,族人们帮忙带路,耽误了时间;还有,迁徙途中,有3个人鱼宝宝提前出生,这是自然的惊喜,不是数据错误。”
苏晓晓也凑过来,咬着烤鱿鱼说:“就是!人鱼又不是机器,不会按你的对称数据走,遇到朋友帮忙、宝宝出生,肯定会耽误时间,这才是真实的迁徙,不是你的模型游戏。” 陆时衍皱着眉,却不得不承认,模型确实忽略了“生命的不确定性”——人鱼的善意、新生命的诞生,这些无法量化的数据,恰恰是迁徙中最温暖的部分。
他盯着屏幕,突然有了新想法:“或许,模型不需要‘绝对对称’,可以加入‘动态对称因子’——把‘帮助其他生物’‘新生命诞生’这些变量,设为‘弹性参数’,让模型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就像海浪一样,看似不规则,却有自己的韵律。” 他连夜修改模型,删掉了“误差不超过1小时”的死规定,加入“善意延迟”“新生奖励”等参数,界面也从“死板的直线对称”,改成了“流动的波浪对称”。
新模型测试时,奇迹发生了——输入“遇到海龟耽误2小时”“新增3个宝宝”的数据后,模型不仅精准预测了到达时间,还在路线图上,用淡蓝色波浪线标出了“帮助海龟的绕行轨迹”,在“迁徙人数”旁,画了个小小的婴儿图标,备注“新生命的惊喜”。陆时衍看着屏幕,嘴角第一次露出“不对称却温暖的笑”:“原来,最好的模型,不是绝对对称,而是能包容自然的意外,尊重生命的温度。”
他拿着修改后的模型,跑到淡蓝珊瑚城,给人鱼族和淡蓝鱼鳞族演示——当模型预测出“下次迁徙会经过印度洋的发光珊瑚城,那里可能有失散的发光鱼鳞族”时,族人们都欢呼起来。大长老拍着他的肩膀说:“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模型,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带着温度的指引。” 陆时衍握紧手里的数据册,突然明白:科研的意义,从来不是用数据框住自然,而是用数据,更好地理解和守护自然的美好。
第96集:苏晓晓的“淡蓝珊瑚城鱿鱼分店”开业与“治愈鱿鱼串”的神奇功效
苏晓晓在淡蓝珊瑚城逛了一圈,立刻被这里的环境吸引——淡蓝色的珊瑚礁会发光,治愈之光弥漫在海水中,连空气都带着淡淡的清香,她当场决定:“要在淡蓝珊瑚城开一家‘海底鱿鱼分店’,卖‘治愈款蓝光鱿鱼串’,让人鱼族和鱼朋友,都能吃到热乎乎的烤鱿鱼。”
分店的选址在淡蓝珊瑚城的中心广场,陆时衍帮忙设计了“海底对称烤鱿鱼摊”——用透明的深海玻璃搭建,既能挡住海水,又能让鱼朋友们看见烤鱿鱼的过程;烤鱿鱼架是圆形的,能360度旋转,保证受热均匀;摊位上的调料罐,按“红-蓝-白”对称排列,标签字间距精确到毫米。苏晓晓却嫌太死板,偷偷在玻璃上画满鱿鱼图案,还在摊位旁边摆了个“鱿鱼味小鱼干投喂区”,专供鱼朋友享用。
开业前,苏晓晓特意研发了“治愈款蓝光鱿鱼串”——用深海鱿鱼做原料,腌制时加入淡蓝鱼鳞族的治愈之光浓缩液,烤的时候撒上结晶粉末和鱿鱼味向日葵籽粉,烤好的鱿鱼串,不仅泛着淡蓝与淡青交织的光,还带着治愈之光的能量,能缓解疲劳、舒缓情绪。
开业当天,淡蓝珊瑚城的居民们都来捧场——人鱼族的族人们围着摊位,好奇地看着烤鱿鱼架;淡蓝鱼鳞族的族人,用治愈之光帮苏晓晓照亮摊位;鱼朋友们则在玻璃外,排着队等着吃鱿鱼味小鱼干;陆时衍拿着仪器,在旁边记录“治愈鱿鱼串的能量数据”,笔记本上写着:“每串鱿鱼含10%治愈因子,5%净化因子,食用后能提升生物活跃度20%。”
“治愈鱿鱼串,1串1颗小鱼干!”苏晓晓举着鱿鱼串,在摊位前吆喝,“吃了能变开心,还能缓解疲劳,鱼朋友也能吃哦!” 第一个顾客是淡蓝鱼鳞族的小悠,她咬了一口鱿鱼串,眼睛立刻亮了:“太好吃了!吃完感觉浑身暖暖的,之前练歌的疲劳都没了!” 紧接着,族人们排起了长队,有的买给人鱼宝宝当零食,有的买给长老补身体,连池塘里的老海龟,都慢悠悠爬过来,要了一串不辣的鱿鱼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太平洋底来的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太平洋底来的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