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藤现踪
殑伽河上游的晨雾还未散尽,浑浊的河水裹挟着碎冰与枯枝奔涌而下,王玄策身披玄色锦袍立于岸边高崖,腰间蹀躞带悬着的鎏金蹀躞七事在风中轻响,目光却死死锁着河面。身后八千余骑人马列成整齐阵形,吐蕃借来的一千二百骑士身着赭色皮甲,腰间佩着藏刀,胯下骏马不耐地刨着蹄子;泥婆罗七千骑兵则穿着青布战甲,手持长柄弯刀,头盔上的羽毛装饰在晨光中泛着微光。这是他与蒋师仁耗费三月心血借来的复仇之师,只为报去年天竺袭杀使团二十八人的血海深仇——彼时使团众人倒在血泊中,唯有他与蒋师仁靠着熟悉地形拼死突围,如今终于要踏过这殑伽河,让天竺付出代价。
“王正使,”蒋师仁催马来到崖边,陌刀斜背在身后,甲胄碰撞发出清脆声响,“探子回报,上游河面似有异物漂来,看形制不像寻常草木。”他说话时声音沉稳,目光扫过河面,当年突围时留下的刀疤在脸颊上若隐若现,那是天竺人给他刻下的耻辱印记。
王玄策微微颔首,抬手示意身旁亲兵取来千里镜。铜制镜筒在手中泛着冷光,他缓缓调整焦距,只见上游远处的河面泛起异样波纹,数十个深色物体随着水流起伏,正朝着己方所在的岸边漂来。“再近些,”他低声道,手指攥紧镜筒,指节微微泛白——自率军至此,他日夜提防天竺人突袭,这不明物体来得太过蹊跷,不得不谨慎。
片刻后,水流将那些物体推得更近,蒋师仁也看清了模样,眉头骤然拧紧:“是藤甲!而且数量不少!”话音刚落,已有第一批藤甲残骸漂到岸边,亲兵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将一具相对完整的藤甲拖到两人面前。
这藤甲由细密的古藤编织而成,甲叶层层叠叠,虽经河水浸泡,却仍能看出当年的坚韧质地。王玄策蹲下身,指尖抚过甲叶表面,突然触到一处细微的刻痕,他立刻示意亲兵取来火把,借着火光仔细查看——只见每片甲叶内侧,都清晰刻着“贞观廿四年将作监”的暗记。这暗记他再熟悉不过,当年他在长安任职时,曾见过将作监打造兵器甲胄的印记,只是贞观廿四年距今已有数年,为何这些藤甲会突然出现在殑伽河上游?
“王正使,您看这个!”蒋师仁突然出声,手中捏着一片脱落的甲叶,只见藤芯处正缓缓渗出透明液体,并非寻常藤条的汁液。王玄策凑近一看,瞳孔骤然收缩——那液体在阳光下泛着微弱的光泽,竟渐渐在甲叶表面凝结成细小的字迹,仔细辨认,竟是《卫公兵法》中早已失传的“渡河篇”内容!他早年曾在兵部翻阅过《卫公兵法》残卷,深知“渡河篇”记载的是大军渡河的精妙战术,如今竟以这般方式重现,实在匪夷所思。
就在此时,王玄策腰间突然传来一阵刺痛,他伸手一摸,竟是断足金线——这金线是他当年突围时,被天竺人斩断马足后,从马蹄铁中意外发现的,一直贴身佩戴,此刻却像是有了生命般,突然挣脱腰带束缚,朝着藤甲刺去。金线穿透甲叶的瞬间,发出轻微的“咔嗒”声,随后竟勾出一件青铜器物,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众人定睛一看,那是一把青铜药镰,镰身刻着繁复的花纹,刀刃虽有些锈蚀,却仍透着寒气。王玄策捡起药镰,目光落在镰面的铭文上,只见“太医署验”四个字清晰可见,只是边缘正被某种酸液侵蚀,字迹已有些模糊。“这是文成公主当年出使吐蕃时,太医署特制的药镰,”他沉声道,“当年公主曾说,此镰可斩毒草、治恶疾,怎么会藏在这藤甲之中?”
蒋师仁见状,握紧身后的陌刀,大喝一声:“待末将劈开这藤甲,看看还有什么蹊跷!”话音未落,陌刀已出鞘,寒光闪过,藤甲被瞬间劈成两半。令人意外的是,甲叶断裂处没有木屑落下,反而掉出数个密封的竹筒,滚落在地上。亲兵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其中一个竹筒,里面竟是一卷帛书,展开后,暗红色的字迹映入眼帘——竟是吐蕃大论的密令,上面“藤甲锁江”四个大字用鲜血写成,墨迹未干,显然是近期才封入竹筒的。
“藤甲锁江?”王玄策眉头紧锁,“看来天竺与吐蕃内部势力早有勾结,想用这些藤甲封锁殑伽河,阻止我军渡河。”他话音刚落,手中的青铜药镰突然微微震动,之前从藤甲中取出的铜佛残核——那是昨夜巡查时在岸边发现的,佛身已被熔毁,只剩核心——竟自行飞入药镰之中。刹那间,佛核中渗出暗红色的液体,像是佛血一般,滴落在藤甲渗出的液体上,两种液体交融后,竟渐渐染成金色,随后在空中凝结成七个光点,缓缓落在地面,形成七处清晰的坐标。
“王正使!这是渡口坐标!”蒋师仁惊喜地喊道,“看来天助我军,这七处定是藤甲军的秘密渡口!”
王玄策凝视着地上的坐标,心中却并未放松警惕——既然天竺人布下藤甲锁江的计谋,绝不会轻易让他们找到渡口。他正欲下令派人探查,对岸的密林突然传来一阵惊响,无数飞鸟冲天而起,翅膀拍打空气的声音在河谷中回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