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师仁策马靠近,陌刀刀尖轻轻拨开一具尸体的铠甲,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得倒吸一口凉气:尸体的腹腔里根本没有内脏,取而代之的是一堆泛着冷光的金属零件——曲形弓臂、锋利弩箭、齿轮机关,赫然是唐军当年被天竺人劫掠的“九转连环弩”零件!这种弩箭能连发九矢,射程远超寻常弓弩,当年失窃时曾让朝廷震怒不已,没想到竟被藏在了这里。
“这些零件……”王玄策正欲细看,那些散落在水面的零件突然动了起来。齿轮自动咬合,弓臂相互拼接,弩箭顺着滑轨嵌入箭槽,零件在水流的推动下飞速聚集,竟在河心自行组装成了七架完整的九转连环弩。更令人惊叹的是,弩身相连之处搭起了宽厚的木板,七架弩箭恰好组成一座横跨河道的浮桥,桥板表面刻着一行鎏金古藏文,经蒋师仁辨认,正是文成公主的预言:“鳄齿所向,即敌葬处”。
“好一个鳄齿所向!”王玄策猛地握紧青铜哨笛,笛音再次响起,这次却带着急促的节奏。河心的九转连环弩突然发射,九支弩箭如同流星般划破长空,精准命中芦苇荡中隐藏的吐蕃残军——他们刚换上天竺铠甲,还未来得及混入溃兵队伍,便被弩箭射穿了咽喉。
“吐蕃骑兵听令!沿浮桥冲锋,堵住芦苇荡出口!”蒋师仁高声下令,手中陌刀直指浮桥。一千二百名吐蕃骑士立刻催动战马,马蹄踏在浮桥的木板上,发出沉稳的声响。泥婆罗的七千骑兵则分成两队,沿着水道图标注的浅滩包抄,将天竺溃兵与吐蕃残军彻底困在了芦苇荡中。
王玄策缓步走上浮桥,脚下的木板因承重微微下沉,刻着预言的鎏金文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低头望向水中的鳄群,那些战鳄正围绕着浮桥游动,铁鳞反射的光芒与弩箭的寒光交织在一起。远处的芦苇荡中传来此起彼伏的惨叫与火光,火油被点燃后燃起熊熊烈焰,将天空染成了暗红色——那是复仇的颜色,也是告慰使团二十七位忠魂的颜色。
蒋师仁催马来到王玄策身边,陌刀上的血迹已经干涸,却更添几分肃杀之气。“王正使,残军已无路可逃,天竺溃兵纷纷投降!”他语气中难掩激动,“咱们终于为兄弟们报仇了!”
王玄策望着燃烧的芦苇荡,眼中闪过一丝泪光,随即又恢复了坚毅。他抬手举起青铜哨笛,笛音变得悠远而庄重,河中的战鳄渐渐平静下来,缓缓沉入水中,只露出头顶的鳞甲,如同守护河道的沉默卫士。“这只是开始,”他沉声道,“天竺王还在王城之中,当年的血债,须得一一清算。”
浮桥之上,九转连环弩的弩箭仍在不断发射,将试图突围的残兵一一射杀。文成公主的预言在火光中格外清晰,鳄齿所指的方向,正是敌人最终的葬身处。
第三节 :弩桥锁生
九转连环弩搭成的浮桥在河风中微微晃动,王玄策踩着宽厚的桥板稳步前行,玄色官袍下摆扫过木板表面,带起细微的粉末。刚走到桥中央,他忽然察觉到脚底传来异样的粗糙感,不似寻常木料的顺滑。俯身细看,桥板的纹理间竟藏着密密麻麻的字迹,虽经压制仍依稀可辨——“阿耆尼国,出火浣布,色如朝霞”,正是《大唐西域记》中的文句。
“这桥板竟是经文残页压制而成!”王玄策指尖拂过字迹,突然感到一丝清凉,玄奘法师批注“此地产解毒草,可解瘴疠”的位置,正有淡绿色的粉末缓缓渗出,落在手背上化作一层细密的薄膜。他猛然想起昨日渡河时,几名泥婆罗骑兵不慎沾染河中毒瘴,此刻想来,这浮桥不仅是通路,更是暗藏生机的解毒屏障。
“王正使,这桥板怕是有蹊跷!”蒋师仁的呼喊从桥那头传来,他正警惕地盯着桥身连接处,陌刀横在胸前。方才吐蕃骑兵冲锋时,他隐约听见桥板下有机关转动的声响,此刻见王玄策驻足细查,立刻催马靠近。话音未落,他手腕翻转,陌刀带着破空之声劈向桥身侧面——这一击本是试探,却听“铮”的一声脆响,刀刃与桥板相撞的瞬间,无数光点从木板中飞溅而出。
王玄策定睛看去,飞溅的哪里是木屑,竟是三百枚带着倒刺的铜钉!每枚铜钉都只有拇指长短,尖端的倒刺闪着寒芒,钉身侧面赫然刻着极小的人名:“工匠李三”“锻甲张五”“造弩王七”……全是当年随使团西行、负责打造军械却惨遭杀害的唐军工匠。蒋师仁伸手接住一枚铜钉,指腹抚过冰冷的人名,眼眶瞬间泛红:“这些兄弟,连尸骨都没能还乡,竟被藏在了这里!”
王玄策胸口阵阵发闷,怀中的铜佛残核似有感应,突然迸发出细碎的金粉。金粉如同有生命般在空中聚拢,纷纷扬扬裹住那些飞溅的铜钉,原本冰冷的铜钉瞬间被镀上一层金光。就在金粉完全覆盖铜钉的刹那,浮桥突然剧烈震颤,桥板下传来“咔嗒咔嗒”的机关转动声——七架九转连环弩的弓弦同时绷紧,原本低垂的弩臂缓缓抬起,锋利的箭尖齐齐对准南岸芦苇荡的溃兵,每一支都直指咽喉要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