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墨门遗术
键陀罗王城的晨雾还未散尽,城郊的唐军营地已响起甲叶碰撞的脆响。王玄策扶着营门的木柱,断足踩在垫着羊毛的木屐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昨日强攻王城西侧壁垒时,一支流矢射穿了他的胫骨,军医虽已用桑皮纸裹住伤口,可每走一步,钻心的疼痛仍像针一样扎进骨髓。
“王正使!”蒋师仁提着陌刀奔来,玄甲上还沾着未干的血渍,“吐蕃的赞婆将军来报,东侧山口发现天竺人的游骑,恐是在探查我军粮草所在。”他话音刚落,营地上空突然掠过一阵奇怪的风声,既不像鹰隼振翅,也不像箭矢破空,倒像是无数木轮在半空转动。
两人同时抬头,只见三百只青铜木鸢正从王城方向飞来,翼展足有三尺,机身刻着细密的云纹,阳光照在青铜外壳上,反射出冷冽的光。这些木鸢飞得极稳,翅膀每扇动一次,就有细碎的木屑从翼尖落下,可仔细看去,那些“木屑”竟是打磨光滑的竹片,上面隐约有墨字痕迹。
“是墨门的机关术?”王玄策瞳孔骤缩,他曾在长安的秘阁里见过《墨子·备城门》的抄本,其中记载过“木鸢窥敌”之术,可传说这门技艺早在东汉就已失传,怎么会出现在北天竺?正思忖间,最大的那只木鸢突然脱离队列,俯冲下来,尖喙对准王玄策的方向,猛地吐出一卷黄褐色的帛书。
蒋师仁反应极快,陌刀横劈,却在触到帛书的瞬间收了力——他看清帛书封皮上的字迹:《卫公兵法·望楼篇》。卫公是李靖的封号,这部兵法是当年李靖改良墨家窥营术后写下的密本,除了兵部的几位老将,极少有人见过全本。王玄策伸手接住帛书,指尖触到帛书边缘的火漆,上面还印着“将作监”的朱红印记——这是大唐掌管营造的机构,三年前随他出使天竺的机关匠,正是从将作监调来的。
“蒋校尉,小心!”王玄策突然低喝。蒋师仁只觉头顶一阵风过,第二只木鸢已俯冲下来,他挥刀格挡,刀刃与木鸢的翼骨相撞,发出“当”的脆响。木鸢被震得斜飞出去,右翼脱落,露出里面的铜齿轮,齿缝间竟卡着半节指骨,指骨上还套着一枚银戒,戒面刻着天竺贵霜王朝的图腾。
“是天竺密探的指骨。”蒋师仁蹲下身,用刀尖挑起指骨,“这些木鸢怕是用密探的尸骨做了配重。”他话音未落,营地东侧突然传来一阵惊呼,只见一只木鸢坠落在堆放佛器的帐篷旁,机身裂开,里面滚出一颗铜佛残核——那是去年唐军攻破摩揭陀国时,从佛寺里缴获的佛像碎片,核芯还残留着未干涸的佛血,此刻正顺着木鸢的机关槽缓缓流淌,浸湿了帐篷下的竹简。
诡异的一幕发生了:佛血染过的竹简突然发出微光,竟在帐篷的帆布上投影出清晰的路线图,标注着王城的街巷、哨卡,甚至还有阿罗那顺夜巡王宫的时间和路线——从子时的南门,到丑时的西殿,每一处都标着红色的圆点,显然是天竺王的必经之地。
“是机关匠的手笔!”王玄策猛地攥紧帛书,指节泛白,“三年前失踪的李匠师,定是被阿罗那顺掳走,逼他造出了这些木鸢,又用佛血和竹简做了投影机关,想给我们传信!”他抬头望向王城方向,远处的佛塔突然发出一声巨响,塔身从中间断裂,塔尖带着铜钟坠落,砸在王城的广场上。
铜钟裂开的瞬间,一道人影从里面滚落,衣衫褴褛,却仍紧紧抱着一个木盒。蒋师仁立刻召集两百轻骑:“王正使,末将去接应!”他翻身上马,陌刀斜背在身后,吐蕃和泥婆罗的骑兵也迅速集结——赞婆将军带着一千二百吐蕃骑兵从左侧迂回,泥婆罗的七千骑兵则从右侧包抄,八千余骑人马扬起漫天尘土,朝着王城疾驰而去。
王玄策站在营门处,断足的疼痛已被激动压过。他展开《卫公兵法》,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李靖在批注里写着:“墨门之术,在利其器,更在通其心。窥敌者,非止窥其形,更要窥其谋。”此刻,青铜木鸢仍在营地上空盘旋,翼上的竹简残片随风飘落,上面的《墨子·备城门》字句逐渐清晰:“备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远处,蒋师仁的轻骑已接近王城,陌刀在阳光下划出银光,吐蕃骑兵的弯刀和泥婆罗骑兵的长槊相映成辉。铜钟旁的人影终于抬起头,正是失踪三年的李匠师,他怀里的木盒打开,露出里面的机关图纸,上面画着王城的防御工事布局,每一处薄弱点都用红笔圈出。
三百只青铜木鸢突然集体转向,朝着王城飞去,翼尖的竹片纷纷落下,像一场墨色的雨。王玄策知道,这场复仇之战,终于有了转机——墨门的遗术,李靖的兵法,还有八千将士的热血,终将在北天竺的土地上,写下属于大唐的传奇。他扶着营门的木柱,缓缓站直身体,断足虽痛,可眼中的光芒却比阳光更炽烈:“传我将令,全军备战,今日午后,强攻键陀罗王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