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梵文箭雨
北天竺的旱风卷着砂砾,在旷野上刮出呜咽般的声响。王玄策拄着缠满铜片的断枪,金铁义趾踩在滚烫的碎石上,每一步都传出“咯吱”的金属摩擦声。他望着前方那尊三丈高的黑玉佛陀——整块黑曜石雕琢的佛身泛着冷光,佛座周围萦绕着淡淡的灰雾,雾中隐约能看到赭色僧袍的衣角闪动,显然藏着伏兵。身后传来整齐的马蹄声,蒋师仁提着七尺陌刀策马而来,玄铁刀身在烈日下映出冷冽的光,刀背上还凝着前一场战斗的暗红血渍。
“王正使,前方佛座不对劲,灰雾里裹着弓弦震颤的声息。”蒋师仁勒住马缰,声音压得极低。他身后,从吐蕃借来的一千二百骑兵列成整齐的楔形阵,红色战袍在风中猎猎作响;泥婆罗支援的七千精锐则手持长柄斧,青甲连成一片,与吐蕃骑兵的红衣、唐军的玄甲交织,八千余骑人马如一道钢铁洪流,在北天竺的荒原上铺开。
王玄策还未及下令布防,黑玉佛陀座下突然传出“嗡”的一声闷响,灰雾瞬间被无数道黑影穿透——竟是数千名天竺弓箭手从佛座暗格里冲出,他们身着赭色僧袍,脸上涂着暗红佛灰,手中长弓拉成满月,箭囊里的黑箭密密麻麻,箭杆上刻满朱红“卍”字梵咒,咒文凹槽里还凝着未干的血渍。更令人心头发寒的是,箭羽并非寻常禽羽,而是用缕缕乌黑发丝编织而成,风一吹便簌簌作响,发丝末端缠着的玄色碎布,正是去年出使天竺时被俘的三百名唐军卫兵的军服碎片。
“用我大唐儿郎的头发制箭,此等邪祟,当诛!”王玄策咬牙,右手下意识按住怀中的《大唐西域记》残页。这是玄奘法师西行归来后亲手译注的孤本,临行前法师曾将残页交给他,叮嘱“遇梵咒之厄,此页或能护你周全”,当时他只当是法师的宽慰之语,如今看来竟是谶语。
话音未落,天竺阵中突然响起尖利的梵语喝令,万支黑箭如暴雨般腾空,箭尖映着烈日,像无数只俯冲的乌鸦,朝着联军方阵袭来。箭雨破空的声响刺耳,前排的泥婆罗骑兵已举起长斧格挡,却被箭雨的冲力逼得连连后退。
“保护王正使!”蒋师仁怒吼着挥刀,陌刀阵刚要前移,却见王玄策突然抬脚,金铁义趾带着风声踏入箭阵范围。他左腿空荡荡的裤管被风掀起,断足处的布条已被血浸透——去年被俘时他为护密信,生生被砍断左腿,如今这金铁义趾,既是支撑,也是复仇的执念。
黑箭离弦的速度极快,最前端的箭尖已离王玄策的胸膛不足三尺。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怀中的《大唐西域记》残页突然自行飞出,泛黄的纸页在空中展开,玄奘法师用蝇头小楷译注的梵文突然脱离纸面,化作一道道金色光纹。光纹在空中盘旋两圈,如活物般朝着箭杆上的“卍”字梵咒撞去。
“轰!”金纹与梵咒相撞的瞬间,爆发出刺眼的金光,靠近的数十支黑箭瞬间被金光融化,箭杆化作灰烬,发丝箭羽在高温中蜷曲成焦黑团絮,散落在地上还冒着青烟。未等众人缓过神,蒋师仁已率领陌刀手冲上前,玄铁刀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屏障,令人惊奇的是,那些未被金光融化的黑箭,竟像被磁铁吸附般纷纷飞向刀刃,“叮叮当当”地嵌在刀身之上,不过片刻,每柄陌刀的刀身都布满黑箭,箭杆上的梵咒相互拼接,竟组成一幅完整的图文——画面里天竺王阿罗那顺与吐蕃大论执手盟誓,下方用梵文与藏文写着“共灭唐使,分占西域”,正是吐蕃与天竺暗中勾结的密约!
王玄策瞳孔骤缩,难怪此前吐蕃援军迟迟按兵不动,若非泥婆罗王感念大唐恩情,借出七千精锐,此次复仇怕是早已折在这北天竺的荒原上。他正欲下令将密约展示给吐蕃骑兵,战场东侧突然传来“当啷”一声金属碰撞——此前被唐军击碎的铜佛残核,正顺着碎石坡滚向箭簇密集处。那是黑玉佛陀座下的镇寺之宝,破碎的佛身中还残留着淡金色液体,相传是“佛血”,能净化邪祟。
铜佛残核撞上箭簇的瞬间,淡金色佛血突然涌出,顺着箭杆上的梵咒凹槽缓缓流淌。当佛血将咒文全部染成金色时,箭杆夹层中突然浮现出一行细小的藏文——那是文成公主的笔迹!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曾途经天竺,察觉当地僧侣修习邪咒,便在一批送往吐蕃的箭杆夹层中刻下破解密语,以防日后吐蕃受梵咒所害。
“蒋校尉!速将密语传予吐蕃骑兵!”王玄策高声喊道。蒋师仁立刻挥刀斩断一支染血黑箭,玄铁刀身挑起箭杆,甩向吐蕃骑兵阵中。吐蕃将领接过箭杆,用佩刀划开夹层,见里面的藏文密语,顿时勃然大怒——密语中明确写着“吐蕃若与天竺勾结,必遭天谴”,正是文成公主对吐蕃后人的警示。他拔出腰间弯刀,斩断马缰,用藏语高声嘶吼,诉说着大论私通天竺的背叛行径。
就在此时,箭阵后方突然传来阵阵惨叫。那些身着赭色僧袍的天竺神射手,不知为何突然调转弓弩,将黑箭射向自家佛旗。佛旗被箭雨穿透,“哗啦”一声轰然倒塌,露出旗后被捆绑的数十名唐军俘虏——原来佛血显化密语时,不仅破解了箭杆邪咒,还唤醒了被梵咒控制的神射手,让他们看清了天竺王用俘虏头发制箭的残忍,也知晓了密约的真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