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春分,新京郊外的官道上,玄黑色的洪流正滚滚向北。十六万大新将士组成的三路大军,如三条蛰伏的巨龙苏醒,铁蹄踏地的轰鸣与军旗猎猎的声响交织,震得沿途的杨柳枝微微颤栗。第一军团四万将士作为先锋,在王九波与王大力的率领下,沿着川陕古道疾驰,玄黑色的披风在风中展开,如同一面面移动的战旗。第三、第四军团紧随其后,庞大的队伍绵延数十里,运输团的骡马嘶鸣与大车碾地的声响,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大军行至广元境内,沿途百姓早已在道旁等候。他们自发地提着木桶、端着陶碗,将温热的米粥递到士兵手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王九波马前,将一篮红枣高高举起:“将军,老朽是本地的农户。早年清军过境,抢粮夺畜,害得我们流离失所。多亏大王收复四川,我们才重回家园,有了活路。这些红枣,是自家树上结的,你们带着路上吃,甜个心!”
王九波翻身下马,双手接过红枣,眼眶微微发热。他将一颗红枣塞进嘴里,甘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老人家,多谢您的心意。这些红枣,我们收下了,但这钱,您一定要拿着。”说罢,他从怀中掏出几枚黑龙元,塞进老人手中。
老人却连连摆手,将黑龙元推了回去:“将军说的哪里话!要是收了这钱,乡亲们都会戳我脊梁骨的!”周围的百姓也纷纷附和,将手中的食物往士兵们怀里塞,不少人甚至跪在地上,对着大军磕头:“求将军早日打跑清军,让我们过上安稳日子!”
王九波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大哥王九击常说的“民心即江山”,此刻终于真切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他转身跳上战马,对着百姓们高声道:“乡亲们放心!我大新将士,定当奋勇杀敌,扫清清军,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欢呼声在山谷间响起,百姓们挥舞着手中的布条,目送大军远去。士兵们将百姓送的食物小心翼翼地收好,心中的斗志愈发昂扬。他们知道,自己不仅是为了大王而战,更是为了这些期盼安宁的百姓而战。
大军一路疾行,不日便抵达汉中府南大门——宁强关。此处地势险要,两山夹一谷,关城雄踞中央,是川陕古道的咽喉要地。清军守将刘成栋早已在此布防,他率领三千清兵,依托关城的高大城墙,企图阻挡大新军北上的步伐。
王九波勒住战马,立于阵前。他举起望远镜,观察着宁强关的防御。关城墙上,清军士兵来回走动,城垛后隐约可见架设的火炮,旗帜上“刘”字在风中猎猎作响。王大力提着鬼头刀,上前一步道:“军团长,这宁强关虽险,但清军兵力不足,末将愿率第一旅强攻,必在一日内拿下此关!”
王九波却摆了摆手,目光锐利如鹰:“不必强攻。刘成栋此人,我早有耳闻,贪生怕死,克扣军饷,手下士兵早已怨声载道。传我命令,大军在关前扎营,围而不攻。王大力,你率骑兵营在关城四周巡逻,切断清军的粮道与退路。我要让刘成栋知道,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军令一下,大新军队迅速行动起来。士兵们在关前的平地上安营扎寨,帐篷一座接一座地搭起,玄黑色的营帐在阳光下连成一片,与关城形成对峙之势。王大力率领骑兵营,沿着关城四周的山道巡逻,遇到清军的粮队,便毫不犹豫地冲杀过去。短短两日,清军的三条粮道被巡逻切断,宁强关内的清军陷入了粮草断绝的困境。
关城内,刘成栋看着空荡荡的粮仓,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手下的士兵早已断粮,不少人开始私下抱怨,甚至有人偷偷溜出关城投靠大新军。一名亲兵慌张地跑进府衙:“将军,不好了!城西的士兵们因为没饭吃,已经闹起来了!他们说要是再不想办法,就打开城门投降!”
刘成栋脸色惨白,瘫坐在椅子上。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大新军兵力雄厚,装备精良,而自己手下的士兵早已军心涣散,根本无法抵挡。与其城破后被擒,不如主动弃城而逃,或许还能保住一条性命。
当晚,刘成栋带着几名亲信,趁着夜色,从关城的侧门溜了出去,一路向北逃窜。第二天清晨,关城上的清军发现主将已逃,顿时乱作一团。几名士兵代表打开城门,举着白旗,向大新军投降。
王九波率军进入宁强关,城中百姓夹道欢迎。他看着这座不战而得的关城,心中明白,这不仅是因为清军的懦弱,更是因为民心所向。
拿下宁强关后,大新第一军团如入无人之境,沿着汉中盆地一路推进。汉中府下辖的南郑、城固、洋县等州县,清军守将闻风丧胆,纷纷弃城而逃。百姓们自发地打开城门,迎接大新军入城,不少青壮年甚至主动报名参军,希望能为收复家园出一份力。
大军行至南郑县时,当地乡绅率领百姓在城外迎接。一位乡绅代表上前道:“将军,汉中府百姓受清军压迫已久。他们不仅苛捐杂税繁多,还强征壮丁,弄得民不聊生。如今将军率军前来,真是救民于水火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黑风寨主成帝路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黑风寨主成帝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