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王九波抱拳领命,转身快步离去。
就在这时,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王九击回头望去,只见韦俊和石达开正朝着他的方向走来。两人身上的铠甲也沾满了血污,韦俊的鎏金铁甲上有一道深深的刀痕,那是在洪山之战中被湘军将领砍中的;石达开的战袍则被硝烟熏得发黑,脸上还残留着不少尘土,却依旧难掩身上的儒雅气质。
“川王。”石达开率先开口,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保持着温和的语气,“方才清点了一下太平军的伤亡,全军阵亡一万五千六百余人,重伤一万一千三百余人,轻伤者更是不计其数,总伤亡人数达到了两万七千人,约占全军兵力的六成。左一军和牌刀营的精锐所剩无几,原本五千人的牌刀营,现在只剩下一千二百余人。”
韦俊也跟着说道:“若非川王率领黑风军星夜驰援,武昌早已陷落,湘军的铁蹄恐怕已经踏遍湖北。这份恩情,太平军记下了,日后若黑风军有需要,我太平军定当鼎力相助!”说罢,他伸出手,紧紧握住了王九击的手。
王九击感受着韦俊手掌传来的力量,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黑风军和太平军将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他回握住韦俊的手,又看向石达开,声音诚恳地说:“翼王、韦将军,客套话就不必说了。如今湘军主力虽已几乎死伤殆尽,但曾国藩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日后我们还需联手抗敌,才能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
石达开点点头,目光扫过眼前的战场,眼中满是感慨:“是啊,这场仗打得太惨烈了。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场仗,让我们看到了黑风军的实力与诚意。日后,太平军与黑风军便是盟友,我们共同进退,共抗清廷!”
此时的武昌城内,街道上到处都是包扎伤口的士兵。黑风军的士兵和太平军的士兵混杂在一起,有的互相帮忙包扎伤口,有的则坐在路边,沉默地擦拭着手中的武器。一名黑风军燧发枪兵正帮一名太平军牌刀营士兵包扎手臂上的伤口,那名牌刀营士兵的手臂被马刀砍中,伤口深可见骨,鲜血浸透了层层纱布。
“多谢兄弟了。”牌刀营士兵的声音带着一丝感激,他看着眼前的燧发枪兵,忍不住问道,“你们黑风军的火器真厉害,那九磅炮一响,湘军的堡垒瞬间就塌了,要是我们也有这样的武器,也不至于伤亡这么惨重。”
燧发枪兵笑了笑,一边熟练地打结,一边说:“这九磅炮可是我们锻造厂的弟兄们没日没夜才研制的,每一门炮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不过,你们太平军的牌刀营也很勇猛,在金口之战中,你们光着膀子冲锋的模样,可把湘军吓得不轻。”
两人相视一笑,原本因阵营不同而产生的隔阂,在这场惨烈的战斗后,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都是为了推翻清廷的压迫,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太平日子而战,如今并肩作战,早已成了生死与共的兄弟。
在战场的另一角,几名太平军士兵正蹲在一堆湘军尸体旁,默默地翻找着什么。他们的动作很轻,没有丝毫亵渎的意味,只是在每具尸体的怀中仔细摸索着。不一会儿,一名士兵从一具湘军士兵的怀中翻出一封泛黄的家书,信纸上的字迹工整而清秀,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
“爹娘,孩儿在军中一切安好,请勿挂念。待平定叛乱,孩儿便回家与你们团聚,到时候再好好孝敬你们……”士兵轻声念着信中的内容,声音渐渐哽咽。他抬头看向身边的同伴,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这些湘军士兵,也是爹娘生养的,他们离家参军,或许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却没想到会永远地留在这里。”
同伴们沉默着点头,纷纷将从湘军尸体上找到的家书递了过来。不多时,一堆家书便整齐地摆放在了地上。一名年长的太平军士兵从怀中掏出火折子,轻轻吹燃,然后将火折子凑到家书旁。火苗缓缓升起,舔舐着泛黄的信纸,那些饱含思念的字迹在火焰中渐渐卷曲、发黑,最终化为灰烬。
“愿你们的魂灵,能随着这火苗,回到家乡,回到亲人的身边。”年长士兵的声音低沉而沙哑,眼中满是敬重。其他士兵也纷纷低下头,对着燃烧的家书深深鞠躬——他们或许是战场上的敌人,但在这一刻,他们都是远离家乡的游子,都是为了各自的信念而战的可怜人。
王九击远远地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他转身对身边的亲兵说:“传我命令,将黑风军、太平军、湘军的阵亡士兵分别安葬。在武昌城外的高坡上立一块石碑,碑上刻‘1855年武昌战死将士之墓’,让后人永远记住这场惨烈的战斗,记住这些为了信念而牺牲的将士们。”
亲兵抱拳领命,转身快步离去。
夕阳的余晖透过云层,洒在这片被鲜血浸透的土地上。黑风军和太平军的士兵们依旧在忙碌着,他们抬着阵亡将士的尸体,朝着各自的安葬地走去。沉重的脚步声与偶尔传来的呜咽声交织在一起,在寂静的旷野中回荡。
石碑很快便立了起来,洁白的碑石上,“1855年武昌战死将士之墓”这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一名黑风军士兵不小心将手上的鲜血蹭在了碑石上,暗红色的血痕顺着碑石缓缓流淌,像是在为这场惨烈的战斗,画上一个悲壮而沉重的句号。
喜欢黑风寨主成帝路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黑风寨主成帝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