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清淤与星火
王朴倒台的速度,比陈小乐预想的还要快。
李崇山那老狐狸出手又准又狠,直接以“贪墨军资、激起兵怨”为由,把王朴和他那几个核心党羽一股脑儿塞进了军法处的大牢,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对外说是“严查”,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弃车保帅,顺便把王朴这些年攒下的脏烂事儿彻底捂死在军法系统内部,免得牵连太广。
陈小乐对此心知肚明,也没想去深究。水至清则无鱼,眼下能扳倒王朴这个最大的绊脚石,把安远镇这潭死水搅动起来,目的已经达到。真要把李崇山也逼急了,对他没半点好处。
王朴一倒,他留下的权力和利益真空立刻显现。“安远军民社”的威望如日中天,陈小乐趁热打铁,借着这股势头,开始名正言顺地清理王朴在后勤系统里的残余势力。有熊猛这个熟悉内情的在,又有底层军户和士卒的拥护,这事儿办起来竟出奇地顺利。
那些曾经跟着王朴喝兵血、欺压军户的小军官、小吏员,要么被揪出来按律处置,要么见风使舵,主动跑到“军民社”来表忠心,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陈小乐也没一棍子打死,挑了几个罪责较轻、脑子活络的,晾了几天后,扔到供销社下属新成立的“运输队”和“仓储队”里戴罪立功,算是给了条活路,也安了那些观望者的心。
这一番“清淤”下来,判官衙署对安远镇基层的控制力,肉眼可见地增强了。虽然上头还有个李崇山压着,但至少在民事和后勤这一亩三分地上,陈小乐说话比以前好使了太多。
“大人,这是按您吩咐,重新制定的军户屯垦章程,还有供销社下一步扩大收购皮毛、药材的清单。”赵顺将几份文书放在陈小乐案头,脸上带着连日忙碌的疲惫,眼神里却透着光亮,局面打开,他这个实际上的“大管家”干劲十足。
陈小乐拿起章程翻了翻,点了点头:“嗯,屯垦的事儿,优先分给那些家里有战死、伤残的,工分折算比例可以再优惠些。另外,跟阿娜尔公主那边对接好,她们送来的皮毛药材,结算要快价格要公道,咱们这信用刚立起来,不能塌。”
“明白。”赵顺应下,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大人,咱们现在摊子铺得有点快,人手……特别是懂技术、能管事的人手,捉襟见肘啊。光是理顺供销社这一摊,下官就感觉快撑到顶了,这往后要是再开矿、建工坊……”
这问题陈小乐何尝不知。他揉了揉眉心,感觉比带兵打一仗还累。安远镇底子太薄,识文断字的都没几个,更别说专业人才了。熊猛打仗是一把好手,让他管工坊怕是能直接把炉子点了。张衙役忠心可靠,但管理协调非其所长。
“再撑一撑。”陈小乐吐了口气,目光不由自主地又瞟向了南方,“快了……咱们的‘外援’,应该已经在路上了。”
几乎是与此同时,清河县那边,终于有了大动静。
夜色中,清河工业园的后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三辆看起来普普通通、却做了加固的马车缓缓驶出,很快便融入了沉沉的黑暗里。赶车的都是王捕头精心挑选的老手,沉默寡言,眼神警惕。
打头的一辆马车里,坐着个年轻人,名叫石柱,但大家都习惯叫他“石头”。他是陈小乐当年在清河县衙收的第一个“学生”,也是后来“新学”和工业园里最先冒尖的那批工匠头儿之一。年纪不大,手上却布满了老茧和烫伤的疤痕,一双眼睛在黑夜里亮得惊人。
他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牛皮包裹,里面不是金银,而是几卷图纸和几件小巧却极其精密的“标准件”——那是清河工业园目前能拿出的最高工艺水平的象征。
“石头哥,咱们这趟……真能见到先生?”旁边一个更年轻的工匠忍不住低声问,语气里带着兴奋和忐忑。先生,是工业园里不少年轻工匠对陈小乐的称呼。
石头嗯了一声,声音不高,却很稳:“苏掌柜和王头儿下了死命令,人和东西,必须安然送到。见了先生,咱们这点手艺,才能在这北疆之地真正派上大用场。”他顿了顿,补充道,“都警醒点,路上少说话,多看,多听。”
车队在夜色的掩护下,沿着规划好的隐秘路线,向北而行。他们走的不是官道,而是王捕头凭借多年经验和江湖关系,摸出来的一条相对安全的私路,虽然绕远且难行,但能最大程度避开周家可能的眼线。
同一时间,另一支规模稍大的商队,也在苏小小的亲自安排下,从清河出发。这支队伍明面上挂着“隆昌号”的旗子,装的都是正经的茶叶、绸缎和瓷器,目的地是北边的另一个大城“云州”。但只有核心的几个人知道,在抵达云州后,这支商队会化整为零,其中最关键的一支小队,会携带一批精心伪装过的药品、优质铁料(非军械)和小型工具,转向西北,设法进入安远镇地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这个师爷很科学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这个师爷很科学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