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翰林院的“指点”
钱郎中在议事厅被陈小乐当众顶撞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工部。
接下来的几天,陈小乐明显感觉到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原本还会跟他点头打招呼的几个小官,现在见了他都绕道走。去饭堂用膳时,他周围的座位总是空着一圈。
“大人,这帮人也太势利眼了!”张衙役端着食盘,看着空荡荡的四周,气得牙痒痒。
赵顺低声道:“慎言。现在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咱们呢。”
陈小乐倒是不以为意,慢条斯理地吃着饭:“让他们看,咱们该干什么干什么。”
话虽这么说,但他心里清楚,这事还没完。钱郎中在工部经营多年,绝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
果然,这天一大早,赵顺就急匆匆地从外面回来,手里攥着一份还带着墨香的《京报》。
“大人,出事了。”
陈小乐接过报纸,只见第二版赫然刊着一篇文章,标题是《论巧技误国》,署名“翰林院侍讲学士周文正”。文章虽未点名,但字字句句都在影射他:
“……近闻有地方官吏,不务圣贤之道,专营奇技淫巧。以机巧之物媚上惑众,更妄言改制,坏朝廷法度。此等行径,实乃舍本逐末,败坏士林风气……”
张衙役凑过来看了几眼,脸都气白了:“这、这分明是在说大人您啊!什么奇技淫巧,咱们做的哪件事不是为了百姓?”
陈小乐放下报纸,冷笑一声:“周文正……如果我没记错,这位周学士,是周文渊的堂弟吧?”
赵顺点头:“正是,周家在朝中的势力,主要就在翰林院和都察院。”
“这就对了。”陈小乐站起身,在屋里踱了几步,“我说钱郎中怎么忍得住这口气,原来是在这等着呢。”
这招确实狠毒,在京城,清流言官的口诛笔伐,有时候比真刀真枪还厉害。一旦被扣上“坏法度、败风气”的帽子,往后在官场上就难走了。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各种流言蜚语开始在京城的官场中流传。
有人说陈小乐在清河县私设公堂,有人说他借“专利”之名盘剥商贾,更有人说他那套“标准”是要另立王法。话越传越难听,连陈小乐每日在工部整理文书,都被说成是“故作姿态,收买人心”。
这天下午,陈小乐正在值房核对账目,孙书吏悄悄溜了进来。
“陈大人,您可得小心些。”孙书吏压低声音,“听说都察院那边,已经有人在收集您的罪证了。”
陈小乐给他倒了杯茶:“多谢孙书吏提醒。不过陈某行事光明磊落,不怕他们查。”
孙书吏苦笑:“大人有所不知,在这京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光是您那一事,就足够那些言官做文章了。”
送走孙书吏,张衙役急得在屋里直转圈:“大人,咱们得想个法子啊!总不能任由他们往您身上泼脏水吧?”
赵顺比较冷静:“大人,要不要去找七皇子?他既然赏识大人,总不能眼看着大人被这么污蔑。”
陈小乐摇摇头:“现在去找七皇子,反倒显得我们心虚。再说,这点风波都应付不了,往后怎么在京城立足?”
他沉思片刻,对赵顺说:“你去市面上买几份最近的《京报》,把上面所有批评我们的文章都找出来。张衙役,你去打听打听,这位周学士平日里都和什么人来往。”
晚上,陈小乐在灯下仔细阅读那些文章。不得不说,这位周学士文笔确实老辣,通篇不见一个脏字,却把他说成了祸国殃民的奸佞小人。
“大人,您还看得下去?”张衙役气呼呼地说,“要我说,咱们也写文章骂回去!”
陈小乐笑了:“骂?怎么骂?人家是翰林学士,咱们是什么?跟他打笔墨官司,那是自取其辱。”
他放下报纸,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不过,他既然要讲道理,咱们就跟他讲讲道理。”
第二天,陈小乐照常去工部点卯。一进衙门,就感觉到气氛不对。几个官员聚在一起窃窃私语,见他来了立刻散开。
钱郎中迎面走来,皮笑肉不笑地说:“陈大人,听说您最近名声大噪啊?连翰林院的学士们都对您青眼有加。”
陈小乐不卑不亢:“下官愚钝,不知钱大人何意。”
“何意?”钱郎中冷笑,“陈大人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现在满京城都在传,说我们工部来了个,专会些旁门左道。”
这时,旁边一个官员阴阳怪气地接话:“钱大人,话不能这么说。陈大人那些发明创造,在清河县可是很吃得开呢。”
众人发出一阵哄笑。
陈小乐面不改色:“下官在清河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福祉。若是各位大人觉得不妥,大可以明说。”
“为了百姓?”钱郎中提高声调,“就你那个什么琉璃宝鉴,一面镜子卖上百两银子,这也是为了百姓?”
“钱大人说得是。”陈小乐等的就是这句话,“琉璃宝鉴确实价高,但所得利润,全部用于清河县的农具合作社、水利修建和抚恤孤寡,这一点,账目上记得清清楚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这个师爷很科学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这个师爷很科学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