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工部衙门的规矩
接下来的几天,陈小乐算是把工部衙门的规矩摸了个透。
那间堆满陈年档案的值房,成了他在工部的落脚点。每天一早,他准时点卯,然后就在那间满是灰尘的屋子里整理文书,赵顺陪在他身边帮忙,张衙役则负责跑腿打杂。
大人,您看这个。赵顺从一堆文书中抽出一本泛黄的册子,这是三年前黄河汛情的奏报副本,里面记载的河道情况,跟现在差别很大。
陈小乐接过册子翻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很好。把这些历年水情的文书都找出来,单独放一处。
张衙役端着两杯茶进来,忍不住抱怨:大人,咱们整天在这收拾这些破烂玩意儿,什么时候才能办正事啊?
这就是正事。陈小乐头也不抬,想要在工部立足,就得先了解工部是怎么办事的。这些旧文书,比那些活人说的实在。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穿着青色官袍的年轻官员探头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好奇:请问,哪位是陈小乐陈大人?
陈小乐站起身:下官便是。
那官员连忙行礼:下官吏部清吏司主事杨文远,奉尚书大人之命,来给陈大人送官印和腰牌。
陈小乐接过官印,是一方普通的工部员外郎印信,杨文远压低声音道:陈大人,尚书大人让下官带句话:工部水深,凡事三思。
送走杨文远,张衙役兴奋地摸着官印:太好了大人,这下总算有名分了!
赵顺却皱眉道:大人,吏部的人特意来送印信,还带这样的话,恐怕工部这边......
恐怕是有人故意给我难堪。陈小乐冷笑,一个员外郎的印信,本该是工部的人送来。现在劳动吏部的人,这是在打工部的脸。
果然,下午的时候,钱郎中慢悠悠地踱进值房。他先是假意看了看整理好的文书,然后目光落在陈小乐桌上的官印上。
哟,陈大人这就领到印信了?钱郎中皮笑肉不笑,看来陈大人在吏部很吃得开啊。
陈小乐不动声色:下官也是刚收到,正要去向郎中大人禀报。
不必了。钱郎中摆摆手,既然陈大人已经正式上任,那就该做些实事。这样吧,库房那边有一批去年的账册还没核对,就劳烦陈大人了。
张衙役忍不住道:钱大人,我们大人是来......
钱郎中脸色一沉,工部的规矩,上官分派差事,有你插嘴的份?
陈小乐拦住要争辩的张衙役,平静地说:下官遵命。
钱郎中得意地笑了笑,背着手走了。
赵顺低声道:大人,这分明是刁难。库房的账册堆积如山,分明是没人愿意接的烂摊子。
我知道。陈小乐淡淡道,但这是上官分派的差事,咱们就得接着。
接下来的日子,陈小乐带着两人在库房和值房间来回奔波。库房的账册确实混乱不堪,很多账目都对不上,明显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烂账。
大人,您看这笔。赵顺指着一笔账目,去年修缮永定河堤坝,采买石料的款项,比市价高出三成还不止。
陈小乐接过账册细看,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把近五年河工相关的账目都找出来。
张衙役一边搬着账册一边嘟囔:这些账目明显有问题,咱们查出来又能怎样?
不查出来,怎么知道水有多深?陈小乐意味深长地说。
这天下午,陈小乐正在核对账目,一个书吏悄悄凑过来:陈大人,小的给您提个醒。这些陈年旧账,查多了对您没好处。
陈小乐抬头,认出这是库房的老书吏姓孙,在工部待了二十多年。
孙书吏何出此言?
孙书吏左右看看,压低声音:这些账目,牵扯的大人物太多。您初来乍到,何必自找麻烦?
陈小乐笑了笑:多谢孙书吏提醒,不过既然上官分派了差事,总得做好才是。
孙书吏摇摇头,没再说什么。
晚上回到住处,三人都累得够呛。张衙役瘫在椅子上:大人,咱们整天跟这些账册较劲,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赵顺倒是很沉稳:大人,今日核对账目,我发现工部采办物料的价格,普遍比市价高出不少。特别是河工用料,几乎都有问题。
陈小乐点点头:这就是工部的规矩——大家都这么干,就成了规矩。
他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夜色:不过,既然让我碰上了,这规矩就得改改。
第二天,陈小乐主动去找钱郎中。
钱大人,下官已经将库房的账目整理得差不多了。发现其中有些问题,想向大人禀报。
钱郎中漫不经心地说:哦?什么问题?
主要是采办物料的价格,很多都比市价高出不少,比如去年永定河工程用的石料......
陈大人!钱郎中突然打断他,脸色阴沉,工部采办,自有工部的考量。价格高低,不是你这个新任员外郎该过问的。
可是......
没有可是!钱郎中猛地一拍桌子,陈小乐,别以为你在清河县做出点成绩,就能在工部指手画脚。这里的规矩,你还得好好学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这个师爷很科学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这个师爷很科学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