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会议中心的报告厅外,晨光刚漫过台阶,就已经围了不少人。有扛着摄像机的媒体记者,有揣着笔记本的行业分析师,还有几个穿着联合实验室工服的年轻人,互相整理着衣领,脸上又紧张又期待——今天这场技术公开答辩会,不仅是“守护者”系统的生死关,也是他们这群人的心血能不能被看见的关键。
林悦站在后台入口,指尖轻轻拽了拽深蓝色套装的衣领。这套衣服是苏雯陪她挑的,说“显得专业又不刻板”,可她总觉得领口有点紧,大概是连日熬夜没消肿的缘故。化妆师刚补完最后一点遮瑕,遮住了眼底的青黑,镜子里的人眼神亮得很,像淬了光的钢。
“紧张吗?”陆寒洲的声音从身侧传来。他没穿平时常穿的深色西装,换了件浅灰色的,少了点疏离感,多了几分沉稳。他本可以坐在前排贵宾席,却非要跟她待在后台,说“这样你回头就能看见我”。
林悦深吸了口气,抬眼看向他,嘴角勾出个浅淡的笑:“要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更多是盼着。”她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碰了碰口袋里的U盘——里面存着答辩要用的所有资料,从架构图到检测报告,她前一晚还反复检查了三遍,“我等这一刻,等了快两年了,从‘守护者’第一次在电脑上跑通程序开始。”
陆寒洲没再多说,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后台的广播响了,提醒答辩人准备入场。林悦整理了下袖口,转身走向主席台入口,脚步比想象中稳得多。
九点整,报告厅的灯光骤然亮起。林悦刚走到主席台中央,台下的目光就像潮水般涌过来——有审查组专家严肃的审视,有媒体记者好奇的打量,还有几个坐在后排的人,眼神里明摆着“等着看笑话”的不屑。她没慌,对着台下微微鞠躬,声音通过麦克风传出去,清晰又平静:“各位好,我是林悦,晟煊-启明联合实验室‘守护者’系统的技术负责人。接下来,我将从核心架构、安全机制、伦理考量和应用前景四个方面,为大家做汇报。”
身后的投影屏亮起,第一张PPT就是“守护者”系统的整体架构图。林悦的手指点在屏幕上,从“感知层”到“决策层”,再到“执行层”,每一个模块的功能都讲得条理分明。她没堆砌专业术语,反而用了个很形象的比喻:“这套系统就像一个‘智能安保团队’,感知层是巡逻的警卫,能识别异常;决策层是指挥官,会判断风险等级;执行层是行动组,负责快速响应——三者环环相扣,又能互相监督。”
台下有人轻轻点头。坐在前排的审查组组长,也就是工信部的张司长,原本皱着的眉头,稍微松了点。
真正的考验,在质询环节才开始。第一个提问的是网络安防领域的权威专家李教授,他推了推眼镜,声音带着点锐利:“我注意到你们提到了‘混沌验证’架构,这种架构的优势是响应快,但缺点也很明显——不可解释性强,万一系统做出错误决策,你们怎么追溯原因?总不能让用户对着一个‘黑箱’买单吧?”
这个问题很刁钻,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林悦却很从容,抬手切换到下一页PPT,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动态数据流的模拟动画:“李教授这个问题,我们早就考虑过。您看,这是系统的‘决策溯源模块’——每一次判断,都会生成实时日志,记录下用了哪些数据源、调用了哪些算法模型,甚至连参数调整的过程都有记录。”她指着动画里一条闪烁的红线,“比如上次模拟金融风控场景,系统拒绝了一笔贷款申请,通过这个模块,我们能清晰看到,是因为申请人的负债占比超过了50%,且近三个月有两次逾期记录——所有依据都公开透明,不存在‘黑箱’问题。”
李教授盯着屏幕看了半天,又问:“那如果遇到极端情况,比如日志被篡改怎么办?”
“我们采用了区块链存证技术。”林悦立刻调出另一份报告,“这是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区块链存证检测结果,数据篡改难度等级为‘极高’,相当于要同时破解分布在全国10个节点的加密系统,可能性低于0.0001%。”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提问就没停过。有专家问数据隐私保护,林悦就拿出差分隐私技术的应用案例,说“我们能在不获取用户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完成模型训练,比如医疗场景中,医院只需提供数据特征,不用暴露患者信息”;有专家问系统抗攻击能力,她就展示上个月的极限测试报告,“连续72小时承受10万次每秒的DDoS攻击,系统核心功能零中断”;还有专家问技术落地的成本,她干脆给出了详细的成本测算表,“与传统安防系统相比,‘守护者’能降低30%的运维成本,投资回报周期约18个月”。
她回答得又快又准,偶尔遇到不确定的问题,也不逞强,会坦诚说“这个问题我们目前还在优化,计划下个月引入更先进的算法模型,届时会公开测试数据”——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反而让台下的质疑声越来越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心悦君兮双王传奇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心悦君兮双王传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