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接过图谱,手微微发抖。他守护的,是一门门与自然共生的编织技艺,是刻在中国人生活里的“竹文化”:是“未出土时先有节”的气节,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哲思。它曾被工业化的浪潮冲刷,被塑料制品的廉价替代,但只要有一颗敬畏自然的心,一双愿意等待的手,它终将苏醒,用最鲜活的竹篾,温暖每个归人的岁月。
谷雨当日。
晨露未干。新立的“慈竹工坊”木牌下,韩林系上了爷爷的粗布围裙。慈竹下的雾气静静盘旋,像朵守护的云。
“篾魂归位,竹韵人间…”韩林将《竹编要诀》摊开,照着爷爷的笔记,开始编那只给村里老人的竹摇篮。阿竹在一旁调竹篾,指尖沾着竹屑,在摇篮边沿点出小小的竹节纹。
“吱呀——”
当最后一根竹篾嵌入框架,阳光穿过慈竹叶的间隙,在摇篮上投下斑驳光影。原本素白的竹器,竟泛起深浅不一的青黄,像把春天的新竹、夏日的浓荫、秋夜的月光,都揉进了篾丝里。更奇的是,篾片间渐渐浮现出淡金色的纹路,是爷爷当年教阿竹编的“福”字,正随着篾丝舒展。
“是‘心篾’显了!”阿竹惊呼出声,眼泪夺眶而出。这是爷爷说的“篾魂”,只有用真心编的器物,才会有自己的纹路。
韩林瞬间懂了。他闭上眼睛,感受爷爷的教诲在耳边响起:“编竹要像养娃。选竹要看山岗的风向,破篾要等梅雨季的阴干,编器要顺着用的人心意。你急,器物就生硬;你静,器物就有魂。”
他走到竹篾堆前,按照《竹编要诀》所载,先取来后山三年生的慈竹,用石臼捣去竹青,和着山泉水阴干。又换了破篾刀,将竹丝按心意分染成青、黄、赤三色。他的双手因专注微微发抖,但每一下分染都格外用心。竹丝在染缸里沉浮,像颗沉潜的心,慢慢吸收着自然的颜色。
当最后一缕竹丝染毕,韩林坐在竹编凳上,开始编织那只“心篾”摇篮。他的手腕沉稳而有力,篾丝在指间穿梭,时而如溪水流淌,时而如山峦起伏。他编的不是什么复杂器物,而是一个能摇、能抱、能装下童年记忆的竹摇篮。
“成了!”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韩林编完最后一扣,将那只摇篮送到那位一直质疑的男人面前。男人犹豫了一下,伸手触摸。指尖传来的,不是塑料的生硬,而是竹篾的温软,像爷爷的手,像阿竹的笑,像整个春天的温度。
“是老哥哥的魂,在唤我们!”爷爷的远房表弟泣不成声,“老哥哥说,这摇篮叫‘归心’,谁用它摇过孩子,就像被最亲的人抱着长大。”
韩林接过那只“归心”摇篮,手微微发抖。他守护的,是一门门与自然对话的编织技艺,是中国人“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豁达,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趣,是“一编一织皆关情”的郑重。它曾被工业化的浪潮稀释,但只要有一颗愿意与自然共生长的手,一双愿意等待的匠心,它终将回归,用最鲜活的篾丝,治愈每个漂泊的灵魂。
暮色四合,竹篾坊前晾起了新编的竹器。阿竹抱着自己编的小竹篮,上面歪歪扭扭编着“林哥”。慈竹下的雾气渐渐融入晚风,带着竹青的清香,飘向村里的每扇窗户。
山高水长,竹韵绵长。暖意,已在篾丝间流淌。
喜欢混沌星图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混沌星图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