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返回咸阳城。”
蒙宇自空间扳指中取出一只食盒,将未吃完的烤红薯收起。
随后,蒙宇、惊鲵、田言等人登上马车,驶向咸阳。
入城后,惊鲵与田言返回食神居,
蒙宇则将嬴元曼送至国婿府,
随后径直入宫。
咸阳北部既发蝗灾,必须尽快遏制,
否则一旦蔓延至咸阳一带,后果不堪设想。
咸阳周边良田广布,所产粮食供养全城百姓与驻军,
事关重大,不容拖延。
蒙宇一路思索应对之策,
虽不知是否可行,仍决意一试。
…………
咸阳宫中,
嬴政端坐于王座之上,召集群臣。
吕不韦、熊启、王翦、蒙武、李斯等皆列于殿中。
文官以吕不韦为首,武将以王翦为尊。
李斯原为吕不韦门生,经其举荐,已入朝为官。
吕不韦独坐一椅,余者皆立。
因他被嬴政尊为仲父,地位尊崇,特赐座议事。
嬴政肃容问道:“北地与上郡皆传急报,两地蝗灾严重,众卿可有应对之策?”
整个朝堂一片寂静,无人出声。
治理蝗灾,向来不易。
过去也曾爆发蝗灾,却始终没有太好的应对之策。
唯一的办法,不过是拨款赈灾、开仓放粮。
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无法根除问题。
一旦蝗灾爆发,当地百姓将连续两三年食不果腹。
蝗虫会吃光庄稼,导致当年颗粒无收,农民无粮可食。
到了第二年,没有存粮,更没有种子,难以耕种,收成愈加恶化。
如此恶性循环,靠地为生的百姓数年也难以恢复元气。
这正是蝗灾的可怕。
若处理不当,甚至可能动摇国之根基。
拨款赈灾虽能缓解部分 ** ,却难解根本,且所需银两巨大。
朝堂官员无人敢断言能治理蝗灾,因此皆不敢贸然发言。
此时,一名内侍太监走入大殿,向秦王嬴政禀报:“启禀王上,国婿蒙宇在殿外求见!”
“准。”
嬴政淡然应道。
“王上,蒙宇虽为国婿,却并未入朝为官。
如今我等正商讨治理蝗灾之大事,让年仅十一岁的蒙宇入殿,老臣以为不妥。”
吕不韦此时开口,反对宣蒙宇进殿。
满朝之中,恐怕也只有吕不韦敢反驳嬴政的决定。
嬴政虽已成年,却尚未行冠礼,未能正式亲政。
吕不韦身为仲父,兼监国之职,仍手握大权。
就连嬴政,也要让他几分。
“国婿年纪虽轻,却是难得之才,屡次为寡人分忧。
你们既无治蝗良策,或许蒙宇能有妙计。”
嬴政出言反驳。
吕不韦一时无言以对,只得沉默。
当年,是他扶持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登上王位。
那时嬴政尚幼,易于掌控。
如今嬴政日渐成熟,已有主见,越来越难驾驭。
听宣之后,蒙宇步入大殿。
这是他首次在朝会时面见嬴政,以往皆是私下觐见。
只见殿中两排官员肃立,文官一列,武官一列,人数数十,肃穆庄严。
队列最前方的是吕不韦与王翦。
如今这二人可称秦国权势之巅。
群臣之中,他瞥见数道熟悉的身影——昌平君熊启、其父蒙武,还有李斯。
秦国朝会并非日日举行,唯有遇战事或大灾等要事,方会召集众臣。
蒙宇并非空手而来,他手提食盒步入殿中。
此一举引来诸多诧异目光。
朝堂何等庄严之地,他竟携食盒上殿?
在不少官员眼中,此举近乎亵渎。
有人暗忖:这少年怕是要遭殃了。
蒙宇却无视四周视线,从容行至吕不韦与王翦之间,立于百官之前。
嬴政开口问:“见寡人何事?”
蒙宇答:“臣新制一味佳肴,特来献予王上品尝。”
吕不韦当即厉声斥道:“放肆!朝堂重地,岂容你进献食物?此乃亵渎之举!来人,将国婿逐出殿外!”
蒙宇神色镇定,反问道:“相国大人,敢问这朝堂之上,是以谁为尊?是您,还是王上?”
吕不韦一怔,迟疑片刻方答:“自然是王上。”
“既然尊者为王上,”
蒙宇正色道,“王上尚未发话,您却越权代令,欲驱我出殿——您眼中可还有王上?可曾将王上放在眼里?”
他的嗓音还带着些许青涩,但言辞间却是理直气壮、锋芒逼人。
“你……”
吕不韦被蒙宇一句话堵得哑口无言,一时竟不知如何回应。
在这朝堂之上,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少年竟敢如此反驳他,无疑令他在众臣面前颜面尽失。
喜欢大秦:我的老婆是华阳公主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秦:我的老婆是华阳公主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