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在洛阳废墟的短暂停留,最终以一场不欢而散的闹剧收场。各路诸侯各怀心思,纷纷寻了借口,引兵撤离这片象征着汉室衰微的焦土。袁绍、袁术兄弟为争夺对河南之地的控制权,几乎兵戎相见,最终袁绍凭借盟主余威和河北兵势,勉强压制住袁术,占据了洛阳空名,却也无法阻止其他诸侯的离去。
曹操带着汴水之败的惨痛和看透世情的清醒,率残部返回兖州,立志重整旗鼓,另图发展。刘备则带着关张二人和千余兵马,无处可去,暂时依附于师兄公孙瓒,北上幽州。
刘隆见时机成熟,以“益州新定,南中未平,需回师镇守”为由,向袁绍辞行。袁绍巴不得这个实力强劲、风头正盛的邻居早点离开,以免威胁到自己,假意挽留几句后,便爽快放行。
建宁四年春,刘隆率领益州大军,踏上了返回西陲的归途。与来时相比,这支军队的气质已截然不同。经历了虎牢关血战、洛阳废墟的震撼,将士们的眼神更加锐利,纪律更加严明,一股百战精锐的肃杀之气弥漫全军。更重要的是,军中核心层知晓,他们的主公,怀中暗藏着一枚足以震动天下的至宝——传国玉玺。
大军迤逦而行,过荆州,入蜀道。沿途州郡官吏,早已听闻刘隆在关东的赫赫威名,无不箪食壶浆,出城相迎,态度恭敬有加。刘隆严令部下秋毫无犯,对地方官民以礼相待,更赢得了不少赞誉。
这一日,大军行至荆州南郡境内,暂作休整。中军大帐内,刘隆与郭嘉、戏志才、法正等人议事。
“主公,玉玺在手,乃天大机缘,亦是无边风险。”郭嘉轻咳一声,神色凝重,“返回益州后,当如何处置?是秘而不宣,待时而动?还是公告天下,以正名分?”
戏志才沉吟道:“嘉以为,眼下绝非公告之时。主公虽有名望,然根基未固,益州初定,四周强敌环伺。若贸然显露玉玺,必成众矢之的!袁绍、袁术、乃至曹操、刘表等人,岂会坐视?届时,恐有群起而攻之危!”
法正点头附和:“志才先生所言极是。玉玺乃国之重器,非德位兼备者不可居之。主公当下之要,乃深耕益州,富国强兵,积攒实力。待天下有变,根基深厚,民心归附,再以玉玺为号,顺天应人,则大事可成!此时显露,无异于怀璧其罪。”
刘隆深以为然,抚摸着暗藏于贴身锦囊中的玉玺,沉声道:“三位先生所言,正合我意。玉玺之事,乃最高机密,仅限于我等数人知晓。返回成都后,当寻一隐秘之处,妥善藏匿,非到万不得已,绝不示人。当前要务,是加速整合益、汉之地,开发南中,整顿军备,广积粮草。乱世之中,实力才是根本!”
“主公英明!”三人齐声道。
就在这时,帐外亲卫来报:“启禀主公,荆州牧刘表遣使者前来劳军,并有一封密信呈上。”
刘隆与郭嘉对视一眼,心道:“来了。” 刘表此举,既是礼节,也是试探。
“有请。”
片刻,一名荆州文士入帐,奉上礼单和刘表亲笔信。信中无非是恭贺刘隆讨董之功,赞誉其军威,并表达睦邻友好之意,邀请刘隆有机会至襄阳一叙。
刘隆客气地接待了使者,回赠了蜀锦等礼物,并回复刘表,表达谢意和友好姿态。使者满意而去。
待使者走后,戏志才冷笑道:“刘景升坐守之犬,见主公势大,心生忌惮,故来示好尔。”
郭嘉道:“荆州乃四战之地,刘表虽名士,然无进取之心,只能保境安民。然其与孙坚,积怨已深,恐难久安。”
提到孙坚,刘隆心中一动。历史上,孙坚正是在返回江东途中,与刘表发生冲突,最终殒命。他问道:“孙文台近日动向如何?”
法正负责情报,立刻回道:“据探报,孙坚已率部离开洛阳,正沿豫州、扬州一线返回长沙。然其与刘表,因昔日荆州刺史王睿之事(孙坚曾逼死王睿),以及争夺南阳等地的控制权,矛盾极深。孙坚骁勇,刘表忌惮,双方摩擦不断。近日听闻,孙坚部将黄祖,在江夏一带与刘表部下发生冲突,互有死伤。恐大战一触即发。”
刘隆颔首,这与他所知的历史轨迹基本吻合。孙坚与刘表的冲突,是江东势力与荆州势力争夺长江中游控制权的必然结果。他沉吟片刻,道:“孙刘相争,于我益州,利弊如何?”
郭嘉分析道:“短期来看,荆扬交战,可牵制刘表、孙坚精力,使其无暇西顾,于我益州安定有利。然长远观之,若孙坚胜,则其尽得荆扬之地,势力大涨,顺流而下可图益州,乃心腹大患;若刘表胜,荆州稳固,亦非益州之福。最好局面,是二者两败俱伤,长期对峙,则我可坐山观虎斗,伺机取利。”
戏志才补充:“可暗中遣人,密切关注战局,必要时,或可稍作挑拨,令其争斗更烈。”
刘隆点头:“便依奉孝、志才之策。传令细作,严密监视荆扬动向,随时来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