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睿笑道:“就说这是咱们合力,前半部分已经写好了,托他们补全后半部分。记得让他们多举些百姓知道的例子,别掉书袋。”
蓉娘把纸小心收好,两人脚步轻快地往伯父家去。
二人上了公共马车,很快到了崇化坊张正鹤家。
张正鹤听说陈睿要来,自己和张正堂领着三个子侄在大堂迎接他。
“小九贤侄,我可有几个月没见你了,你现在可是大忙人!”
陈睿连忙拱手行礼:“见过两位伯父,张伯父说笑了,不过是些琐事缠身,倒让您挂念了。”
张正鹤拉着他往堂屋走,三个少年郎跟在身后,正是蓉娘的三位哥哥。
“陈睿见过三位兄长!”
三人就是大哥张子拓;三哥张子胄;二哥也就是蓉娘的哥哥张子墨。
大哥张子拓见了陈睿便拉着他往屋里走:“贤弟,你这大半年来,在长安可是办了好些大事情,长安到处都在传你的名字。”
张子拓拉着陈睿的手,语气里满是赞叹:“前阵子水车图纸传到国子监,先生们都在夸那齿轮咬合的巧思,说比前朝的龙骨水车更省人力。还有那精盐的法子,如今坊市上的精盐又细又匀,百姓都说是你琢磨出来的,这可是积大德的事啊!”
张子墨在旁补充:“我还听说你在太平河修了水车之后,沿岸的稻田都灌上了活水,秋收时产量比往年多了三成。家父常说,能让百姓实实在在得好处的,才是真学问。还有你那焦炭炼钢的法子,你是怎么想到的?”
张子胄性子最是爽朗,拍着陈睿的肩膀笑:“别听哥哥们文绉绉的!我路过孙仙长的药局,都在传你那酒精的妙用!”
张正鹤听着儿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捋着胡须笑:“你们别只夸小九,这孩子性子稳,最不爱听这些。他最爱的是踏踏实实做事。”说着话,便引众人往内堂去,“冬至的馄饨已经包好了,咱们边吃边说——蓉娘说你带了份‘书稿’来?”
堂屋正中摆着冬至的馄饨宴,青瓷碗里浮着油花,香气暖人。
张正鹤让众人坐下,先取过蓉娘递过来的陈睿写的纸页,时不时点头。
“‘人之初,性本善’,起笔便稳。”
他指着“教之道,贵以专”,“这‘专’字说得好,无论读书还是学手艺,缺了这份专劲都不成。”
读到“稻麦菽,桑麻棉”,他抬头对三个儿子道:“你们总说经史高于俗世,看看这几句——百姓过日子,先认的是五谷,再学的是道理,这才是启蒙的正途。”
张子胄接过纸页,逐行细看,看到历史部分的结构时,眼睛一亮:“陈睿兄这框架极好!我前日刚读《帝王世纪》,正可摘些‘三皇五帝’的典故,用三字句串起来,比如‘伏羲画,八卦显;神农尝,百草辨’,好记又清楚。”
张子墨则盯着“诸子”那栏:“荀子说‘学不可以已’,我记得他举过‘螾无爪牙之利’的例子,不如改成‘螾无爪,尚能穿;学不辍,功自成’,既合原意,又显生动。”
张子拓已经拿起炭笔在纸上画起来:“励志部分得加些匠人的故事!比如‘公输子,削木鸢,三日飞,巧艺传’,比单说囊萤映雪多些新意,娃娃们也爱听。”
蓉娘在旁笑道:“还有插图呢!我堂姐说了,画孟母断机就画织布机,画稻麦就画田垄,保证一看就懂。”
张正鹤听着儿女们你一言我一语,抚掌笑道:“好!就这么办。陈睿这前半部分是根,你们添的后半部分是枝叶,合在一起,便是棵能遮风挡雨的好树。”
他看向陈睿,“小九,你这心思,比编些风花雪月的诗更有分量。这书成了,能让多少寒门娃娃睁眼看见天地,比做个闲散文人强百倍。”
陈睿端起馄饨碗,热气模糊了眉眼:“还是得靠几位兄长添彩。我这前半部分不过是铺了路,能走到远处,还得靠他们把桥搭起来。”
“今日过来,就是请几位兄长和姐姐帮忙。前半部分若有不妥之处也请兄长们提出来。”
喜欢穿越大唐成小道士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穿越大唐成小道士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