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看出了众人的情绪,他话锋一转,切入了最实际的问题:“我知道,大家最关心的,无非是两件事。第一,是吃饭;第二,是安全。对不对?”
台下响起一阵骚动,随即是压抑不住的点头和附和。是啊,改朝换代,对他们而言,最怕的就是战乱再起,流离失所。
“好,那我就先说吃饭。”常遇春的声音提高了几分,“战乱刚过,许多人家中存粮不多。官府已经在城东、城西、城南开设了三处粥厂,确保人人有饭吃,绝不让一个人饿肚子!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眼下开春在即,官府会尽快组织大家恢复农耕,种子、农具,都会有所补贴。今年过冬的粮食,我家陛下早已做了安排,会从南方调运过来,请大家尽管放心!”
他的话,朴实无华,却像一颗定心丸,让无数颗悬着的心落了地。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再说安全!”常遇春抬手压了压掌声,继续说道,“我已经严令全军,但凡有欺压百姓、强取豪夺者,杀无赦!同时,我会从各坊挑选青壮,组织民团,协助官府维持治安,严惩盗匪。谁敢在北平城里作恶,就是与我常遇春为难,与整个大明为难!”
“好!好!”这一次,掌声中夹杂着抑制不住的欢呼声。安全感,这是比粮食更珍贵的东西。
接下来,常遇春展现出了他惊人的政治才能,那是一种源于民间、深谙人性的智慧。
“元朝有一项最恶毒的制度,叫‘驱口’!”他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一股杀伐之气,“把我们汉人、南人当作牛马奴隶,随意买卖,任意打杀!这种惨无人道之事,在我大明,绝不容许!我宣布,从即刻起,废除‘驱口’制度!所有被贩卖的奴隶,一律恢复良民身份,官府为其造册,让他们堂堂正正地做人!”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一片哗然,随即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那些被奴役的人们,有的当场瘫倒在地,嚎啕大哭;有的则激动得满脸通红,振臂高呼。他们不敢相信,这被压迫了几代人的枷锁,就这么被轻易地砸碎了。
“还有!”常遇春趁热打铁,“元朝贵族、王公大臣,霸占了我们多少良田?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无地可耕?从今天起,所有被元廷非法侵占的土地,全部收归官府,然后分给那些没有土地的农民耕种!永为你们的产业!”
这无疑是又一颗重磅炸弹。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分田地,这三个字,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心。
常遇春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人群中一位须发皆白、身形佝偻的老秀才身上。他微微一笑,语气变得温和:“我还听说,有位老先生,因为写了一首讽刺元廷的诗,被关了十几年,受尽折磨。可有此事?”
那老秀才浑身一颤,浑浊的老眼中满是惊恐,下意识地想往后缩。
常遇春却从台阶上走了下来,穿过人群,径直来到老秀才面前。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他亲自为老秀才解开了身上的枷锁——那是象征罪人的木枷,虽然元廷已倒,但他却一直戴着。
“老先生,受苦了。”常遇春的声音充满了歉意,“是我大明来迟了,让您受了这多年的冤屈。”
老秀才老泪纵横,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颤抖着双腿,就要跪下磕头。
常遇春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扶住,笑道:“老先生,使不得!您是读书人,是斯文一脉,我常遇春是个粗人,可不能折了您的寿。”
他转头对亲兵吩咐道:“去,备一桌好酒好菜,我要亲自为老先生接风洗尘!”
随后,他又对老秀才诚恳地说道:“老先生,我听说您学问很好。如今百废待兴,我们正需要您这样的人才。我已在国子监之下,新设了‘北平府学’,想聘请您去教书,为咱们大明培养栋梁之才,不知老先生可愿意?”
老秀才再也抑制不住,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般滚落。他哽咽着,声音嘶哑:“将军……将军真乃再生父母!将军之恩,老朽……老朽没齿难忘!”
“老先生言重了。”常遇春扶着他,朗声笑道,“我家陛下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要兴旺,离不开你们这些读书人。以后,教化万民,传承文脉,就要靠你们了!我常遇春打仗,是保家卫国;你们教书,是强国之本。咱们分工不同,目标却是一样的!”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深受感动。他们发现,这位在战场上如凶神恶煞、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常十万”,在生活中,竟是如此平易近人,如此尊重知识,如此通情达理。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征服者,而是一个可以与之交心、值得信赖的守护者。
大会结束,常遇春的威望在北平城中达到了顶峰。但他并未因此有丝毫懈怠。他知道,安抚人心只是第一步,恢复生产,让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常遇春展现出了他作为“战神”的另一面——一位亲力亲为的“农夫将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明第一战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