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李文忠心中的火焰。他只看到了军事上的胜利,看到了擒贼擒王的荣耀。而常遇春,却已经站在了政治和战略的更高维度,看到了胜利背后那沉重的代价。
常遇春看着李文忠若有所思的表情,语气稍稍缓和下来。他拍了拍李文忠的肩膀,那厚重的铁甲发出沉闷的响声。
“文忠,你还记得我们起兵是为了什么吗?”
李文忠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道光:“是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说得好。”常遇春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远方,变得悠远而深邃,“我们是为了恢复中华,不是为了将蒙古人赶尽杀绝。元顺帝是什么?他现在不过是一条丧家之犬,一个被拔了牙的老虎。他再也翻不起大浪了。”
他忽然笑了,那笑容里带着一丝枭雄的狡黠和幽默。
“我们为什么非要费尽心力去打死一条疯狗呢?我们完全可以放他一条生路,让他去和那些北边的蒙古部落王公们争斗去吧。让他去跟那些不服他的宗室亲王抢地盘、抢牛羊去吧。他们斗得越凶,对我们大明就越有利。这,才是真正为陛下分忧,才是真正的‘恢复中华’——不仅要恢复我们的土地,更要为我们子孙后代,换来一个长治久安的北方边境。”
李文-忠恍然大悟,一股寒意从背脊升起,但随之而来的,是对常遇春那如海般深邃的智慧和格局的、发自内心的敬佩。
他终于明白了。常遇春的决定,不是怯懦,不是纵敌,而是一种更高明的“杀招”。用敌人去对付敌人,用他们内部的矛盾去消耗他们自己。这比在战场上多杀几千人、几万人,要有价值得多。
“将军高瞻远瞩,文忠……受教了。”李文忠翻身下马,对着常遇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军礼。
常遇春没有去扶,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李文忠,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他喜欢这个年轻人,有冲劲,有血性,更难得的是,能听得进道理。
“起来吧。”他淡淡地说道,“传我将令!”
他拉长了声音,那洪亮如钟的声音,在凛冽的寒风中回荡,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明军将士的耳中。
“全军——追击至长城口,即行返回!”
“元顺帝……”
他顿了顿,仿佛在品味这个名字,然后,他用一种近乎戏谑的、带着绝对自信的口吻,说出了最后一句话:
“就留给他一条狗命吧。”
命令下达,军中响起一片整齐划一的应和声。没有人质疑,没有人不解。因为他是常遇春,是“常十万”,是大明第一战神。他的每一个决定,都通向胜利。
明军的铁骑再次启动,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向着长城口席卷而去。但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是全歼,而是“礼送”。
---
常遇春没有再急于前行。他依旧站在烽火台上,看着自己的部队如潮水般涌过长城的隘口,然后又像接到某种神秘指令般,缓缓停下,转向,开始有序地撤回。
他知道,王保保就在前面等着他。
那个元朝最后的将才,那个值得他尊敬的对手。
他甚至能想象出王保保此刻的模样:布下简单的疑阵,利用地形,准备用自己那点可怜的兵力,为大明第一战神,制造一点点麻烦。
“真是个……傻得可爱的家伙。”常遇春低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无奈的苦笑。
他忽然想起了很多年前,自己还在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那时候,他们也是这样,面对着数倍于己的敌人,一次次地设伏,一次次地断后,一次次地用血肉之躯,为身后的兄弟、身后的百姓,争取那一点点宝贵的时间。
那时候的敌人,是元军。而现在,王保保,这个元朝最后的忠臣,正在扮演着当年他们自己的角色。
历史,真是一个爱开玩笑的轮回。
“将军,王保保的部队,就在前方十里处扎营,似乎……是想等我们过去。”一名斥候飞马来报。
常遇春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有作为对手的警惕,但更多的是一种……惺惺相惜。
“传令下去,就地扎营,埋锅造饭。让兄弟们吃顿热的,好好睡一觉。明天天亮,我们……‘路过’一下王保保的营地。”
“路过?”斥候有些不解。
“对,路过。”常遇春的语气不容置疑,“告诉兄弟们,把锣鼓都给我带上,敲得响一点。让王保保知道,我们常十万,来‘看望’他了。”
斥候领命而去,脸上带着一丝困惑,但更多的是兴奋。他们知道,将军的每一个“奇怪”的命令背后,都藏着让敌人胆寒的深意。
夜幕降临,漠北的草原上,气温骤降。明军的营地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篝火熊熊燃烧,映照着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士兵们围坐在火堆旁,大口吃着烤肉,喝着烈酒,驱散着一天的疲惫。他们的笑声、歌声,在这片死寂的荒原上,显得格外有生命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明第一战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