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念双手接过锦囊,感觉手中的分量沉甸甸的。这不仅是一份配方,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传承。她郑重地鞠躬:“陈老,谢谢您!我一定会好好珍藏,用心传承,不辜负您的期望。”
“好,好。”陈景行连连点头,眼中满是欣慰,“看到你们年轻人这么有干劲、有担当,我就放心了。古籍修复这条路很苦、很枯燥,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但每当看到一本本残破的古籍在自己手中重获新生,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沈亦臻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陈老带来的不仅是修复古籍的技法,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对工匠精神的坚守。这种精神,正是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所需要的。
当天下午,陈景行要告辞返回四合院。沈亦臻和苏念执意要送他回去,陈老推辞不过,只好应允。车子行驶在铺满银杏叶的小路上,陈景行看着窗外的风景,忽然说道:“以后基金会如果再遇到古籍修复的难题,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我虽然退休了,但只要身体允许,能为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尽一份力,我心里高兴。”
“您放心,以后肯定少不了要麻烦您。”苏念笑着说道,“等这本古籍的数字化工作完成,我们一定第一时间给您送一份副本过去。”
“好,好。”陈景行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期待。
送到四合院门口,陈老下车前,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转身对苏念说道:“对了,下周在市博物馆有一个古籍修复成果展,里面有不少明清时期的珍贵古籍和修复案例,你有空可以去看看,或许能学到一些新东西。”
“谢谢陈老提醒,我一定去!”苏念连忙答应下来。
陈景行挥挥手,转身走进了四合院。看着老人略显佝偻却依旧挺拔的背影,苏念心中充满了敬意。
回到基金会,苏念迫不及待地将“醒墨草”的粉末小心翼翼地倒入一点染料中,按照陈老的嘱咐调好比例,在一张备用的楮皮纸上试了试。果然,染色后的字迹比之前更加鲜明,墨色的层次感也更丰富,而且纸张摸起来依旧柔软顺滑,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沈亦臻看着她专注的样子,笑着说道:“现在满意了?”
苏念抬起头,脸上满是笑容:“嗯!太满意了。真的多亏了你,能请到陈老这么好的专家。”
“是你自己足够优秀,才能得到陈老的认可和真传。”沈亦臻看着她,眼神温柔,“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接下来的几天,苏念全身心投入到古籍文字的整理工作中。她一边对照着修复好的古籍,一边录入文字,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查阅资料或者给陈老打电话请教。陈老每次都耐心解答,还会补充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工艺知识,让苏念对古籍的理解更加深刻。
数字化团队也很快完成了古籍的扫描和数字化处理。当高清的数字版本呈现在电脑屏幕上时,那些清晰的文字、精美的版式,让所有人都赞叹不已。苏念将数字版本拷贝下来,专程送到了陈景行手中。
陈老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古籍影像,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做得很好,清晰度很高,完全还原了古籍的原貌。这样一来,更多的人就能看到这些珍贵的工艺技法了。”
一周后,苏念按照陈老的嘱咐,去了市博物馆的古籍修复成果展。展厅里陈列着数十本修复后的古籍,从唐宋时期的孤本到明清时期的善本,每一本都散发着岁月的幽香。苏念一边看,一边认真记录,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现场的专家请教。
在一个展示“染纸修复法”的展台前,她意外地遇到了陈老。原来陈老也是受邀来参加成果展的嘉宾。两人一起参观,陈老一边走,一边给苏念讲解每本古籍的修复难点和技巧,让苏念受益匪浅。
“你看这本宋代的佛经,”陈老指着一本装帧精美的古籍,“它的破损情况和我们上次修复的那本工艺杂记有些相似,都是墨色渗透导致字迹模糊。不过这本用的是‘朱砂染纸法’,朱砂不仅能形成色差,还能起到辟邪、防虫的作用,是古代修复佛经常用的方法。”
苏念仔细观察着佛经的纸页,果然看到纸张呈现出淡淡的朱红色,上面的字迹清晰鲜明,墨色与朱红色相互映衬,别有一番韵味。“原来‘染纸修复法’还有这么多细分的技法。”她恍然大悟道。
“是啊,古籍修复博大精深,一辈子都学不完。”陈老笑着说道,“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把老祖宗留下的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古籍得以保存,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苏念点点头,心中更加坚定了传承古籍修复技艺的决心。她知道,这条路很长,但只要有像陈老这样的前辈指引,有沈亦臻这样的伙伴支持,她就不会孤单,也不会退缩。
回到基金会,苏念将在成果展上学到的知识整理成册,结合陈老传授的“染纸修复法”和“醒墨草”配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修复笔记。她打算以后将这些知识分享给更多对古籍修复感兴趣的人,让这门古老的技艺能够发扬光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目光所及都将是你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目光所及都将是你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