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从木箱里拿出几本自己珍藏的修复笔记,里面详细记录了他几十年修复古籍的案例,包括不同朝代纸张的特性、各种破损情况的处理方法、传统染料的制作工艺等,都是千金难买的宝贵经验。苏念如获至宝,每天晚上都会熬夜研读,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不断总结改进。
在陈老的指导下,苏念的技艺进步神速。她不仅熟练掌握了“染纸修复法”,还学会了根据不同的纸张和墨色调整染料的配方和浓度。遇到复杂的破损情况,她也能沉着应对,灵活运用学到的技巧。
五天后,当苏念将最后一页古籍染完、晾干,小心翼翼地将所有书页整理好,重新装订成册时,整个修复室里都弥漫着一种喜悦的氛围。沈亦臻和陈景行站在一旁,看着苏念手中这本焕然一新的古籍,眼中都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苏念轻轻翻开古籍,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纸页上,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文字,如今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工整的小楷,笔锋遒劲,每一个字都清晰可辨,记载的民间工艺技法详细而具体,从原料的选取、工具的制作到工艺流程,都描述得十分详尽。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苏念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连日来的辛苦与焦虑,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她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纸页,仿佛在抚摸一件稀世珍宝。
陈景行拿起古籍,仔细翻阅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啊,好啊!修复得非常完美,不仅了文字的清晰,更守住了古籍原有的风骨。你看这纸页的光泽、墨色的层次,没有一丝刻意修复的痕迹,仿佛它从未经受过岁月的侵蚀,依旧是百年前刚抄写完成时的模样。”
他指尖停在其中一页记载“云锦晕染法”的文字上,眼神里满是感慨:“这种技法在清末就已近乎失传,没想到能在这本古籍里见到完整记载。当年我修复过一本类似的工艺杂记,可惜关键步骤残缺,如今总算能补上这处遗憾了。”
沈亦臻走上前,看着那些清晰可辨的文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陈老,多亏了您。如果不是您带来的‘染纸修复法’,这本珍贵的古籍恐怕就要一直蒙尘了。”
“我不过是尽了绵薄之力。”陈景行摆摆手,目光转向苏念,语气中带着期许,“真正的功劳是苏小姐的。古籍修复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传授,更需要传承人有足够的耐心、敬畏心和悟性。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熟练掌握‘染纸修复法’,还能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这份天赋和努力,很难得。”
苏念脸颊微红,连忙说道:“都是您指导得好。如果不是您手把手教我调兑染料、控制笔力,还有那些珍贵的修复笔记,我根本不可能这么快掌握要领。”
她想起这几天的点点滴滴,陈老不仅教她技法,还会给她讲古籍背后的故事。比如讲到清代楮皮纸的制作工艺时,会说起当年在皖南山区考察时,见到老纸匠如何遵循古法,经泡、蒸、捣、抄等数十道工序造纸;讲到松烟墨的特性时,又会提及古代文人对墨的讲究,“松烟墨坚而黑,光而不浮”,所以书写的字迹才能历经百年仍有风骨。这些故事让苏念对古籍修复有了更深的理解——修复的不仅是纸页和文字,更是背后承载的历史与文化。
陈景行轻轻合上古籍,放在铺着锦缎的案几上,语气郑重:“这本古籍现在可以说是‘重获新生’了。接下来你们可以做两件事:一是尽快将文字整理归档,做成数字版本,方便研究和传播;二是给古籍定制一个樟木书盒,樟木防虫防潮,能更好地保护它。”
“我们已经联系了专业的数字化团队,等您确认修复完成,就可以开始工作了。”沈亦臻点头说道,“樟木书盒也已经在定制了,选用的是上好的老樟木,按照古籍的尺寸专门打造。”
陈景行满意地点点头:“考虑得很周全。古籍修复不是终点,而是传承的起点。让这些沉睡的文字重新说话,让古老的技艺得以延续,这才是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
说话间,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端来了刚泡好的茶,茶香袅袅,与修复室里淡淡的墨香、矿石香交织在一起,格外清雅。陈景行抿了一口茶,看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忽然说道:“其实‘染纸修复法’还有一个不传之秘,我本来打算带到棺材里去,但现在看到你,我觉得可以托付给你了。”
苏念一愣,连忙坐直了身体,眼神中满是郑重:“陈老,您请说。”
陈景行从木箱里拿出一个小小的锦囊,打开后里面是一小撮淡绿色的粉末,散发着淡淡的草木清香。“这是‘醒墨草’的粉末,”他缓缓说道,“醒墨草是一种生长在深山老林里的草本植物,每年只有秋季霜降后才能采摘,晒干研磨后,加入染料中,不仅能让墨色更鲜明,还能起到防虫、抗氧化的作用,让修复后的字迹保存更久。”
他将锦囊递给苏念,眼神诚恳:“以前这方子我只传给过一个徒弟,可惜他后来转行做了别的。现在你既然继承了‘染纸修复法’,这个方子也该交给你。记住,醒墨草采摘不易,使用时一定要节俭,每一份天然的馈赠都值得珍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目光所及都将是你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目光所及都将是你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