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这是根据您的要求创作的第二卷第一百章。
---
第二卷:溪流汇江
第一百章:林静的调解:合作共赢的体现
次日清晨九点,线上会议室里,气氛凝重。林静、陈致远、苏曼、周晓慧、李薇,五人准时上线。周晓慧面色紧绷,李薇则微昂着头,带着一丝不服,又有些许不安。
林静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声音平和却自带分量:“晓慧,薇薇,今天这个会,不是审判庭。我们坐在这里,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一个随着我们团队壮大,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你们两位,都是‘静心坊’不可或缺的基石,是很多伙伴学习的榜样。所以,我希望接下来,我们都能暂时放下情绪,像解决一个业务难题一样,共同面对它。”
她的话,定下了“解决问题”而非“追究责任”的基调,让紧绷的气氛稍微缓和。
“致远,你先基于客观记录,还原一下事情经过。”林静示意。
陈致远冷静、清晰地复述了时间线、沟通记录和订单情况,没有任何主观评判,纯粹呈现事实。“基于现有信息,代理A前期投入了约70%的沟通精力进行专业答疑,李薇在后期通过情感关怀和临门一脚的优惠,促成了最终成交并完成了收款链接的发送。目前系统默认业绩归属代理A。”
事实清晰后,林静看向周晓慧:“晓慧,你先说说你的想法和感受。不要带情绪,陈述事实和你的核心诉求。”
周晓慧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静姐,曼姐,我不是在乎这一单的业绩。我是觉得,如果这种‘摘桃子’的行为被默许,以后谁还愿意花大量时间去耐心做前期专业服务?这会寒了那些踏实做事、特别是新人的心!我们一直强调‘思利他’,如果大家都只盯着最后一下,团队的文化就变了味了。我的诉求是,业绩必须归属主要付出劳动的一方,这是对‘劳有所得’和团队文化的扞卫。”
林静点头,表示听懂了,然后转向李薇:“薇薇,你呢?说说你的角度。”
李薇有些激动,语速加快:“我知道前期晓慧团队付出了很多,我也承认!但我并没有闲着,我也一直在维护客户,最后那个小礼品和专属链接也是我付出的成本和心意!为什么我的临门一脚就不算贡献?如果严格按照规则,系统判定就是看最终收款链接,那我的操作并没有错!我觉得不能因为谁声音大、谁资格老,就无视规则!”
双方的观点鲜明对立,一个高举“文化”和“公平”大旗,一个紧握“规则”和“贡献”盾牌。
苏曼忍不住想开口调和,林静用眼神制止了她。
“很好,你们都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林静缓缓开口,目光扫过两人,“晓慧扞卫的是团队的魂——‘思利他’的文化和耕耘者的利益;薇薇强调的是团队的骨架——规则的明确性和对个体贡献的尊重。你们都没有错,但你们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
她顿了顿,抛出一个关键问题:“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双方都觉得自己有理,却又互相伤害的情况?”
周晓慧和李薇都愣住了。
“根源在于,我们团队的规则建设,没有跟上团队发展的速度。”林静一针见血,“我们有了宏大的文化理念,但缺乏将这种理念落实到具体业务场景的、精细化的操作规则。当规则存在模糊地带时,人性的趋利性和对事务的不同理解,就会导致冲突。这不是你们个人的问题,这是团队管理进化中,我们必须共同补上的一课。”
这番话,将矛盾从个人层面,提升到了团队管理机制的层面,巧妙地为周晓慧和李薇卸下了部分心理负担。
“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争论这一单的归属,而是共同制定一个清晰的、大家都认可的规则,来杜绝未来再发生类似问题。”林静引导着会议的走向,“致远,基于这个案例,你有什么规则优化的建议?”
陈致远早已做好准备,他共享屏幕,展示了一个初步的《客户交叉咨询与业绩分配细则(草案)》:
1. 客户报备原则: 任何代理在接触到一个新意向客户时,应在团队内部系统进行简单报备(仅记录初次接触时间,不涉及客户隐私),确立初步的“第一联系人”身份。
2. 贡献度评估机制: 当出现多位代理共同服务一个客户并产生争议时,由直属团队长和总部协调人(如苏曼)根据沟通记录,评估各方在“专业答疑”、“情感维护”、“最终促成”等环节的贡献权重。
3. 业绩分配方案:
· 原则上,业绩优先归属贡献权重超过50%的一方。
· 若各方贡献相当(均在30%-50%),则协商进行业绩分配(如本单业绩归A,但计入B的团队推荐人数,或直接按比例分配奖金)。
· 明确禁止恶意“撬单”行为,一经查实,严厉处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阿胶糕里的光阴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阿胶糕里的光阴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