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薄纸,如同淬了冰的针,扎在太平的心头,寒意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她独自在殿中坐了许久,窗外暮色褪尽,宫灯次第亮起,将她的身影拉得细长而孤寂。她没有立刻去质问苏瑾,也没有向母亲求证。有些真相,一旦戳破,便是无法挽回的决裂,而她现在,还没有做好面对那种后果的准备。
她将那张纸就着烛火点燃,看着它蜷曲、焦黑,最终化为一小撮灰烬。然后,她如同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继续处理政务,参与朝议,与母亲商讨国事。只是,她变得更加沉默,眼神也更加深邃,偶尔在与武则天对视时,那曾经全然的依赖与渴求认同的光芒,已被一种冷静的、评估性的审视所取代。
她依然是那个雷厉风行、手段日渐老练的“镇国公主”,但苏瑾能感觉到,她内核的某些东西,已经彻底改变了。她不再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或是寻求母亲的认可而运用权力,她开始真正思考,如何利用手中的力量,去构建她所理解的“秩序”,去保护她认为值得保护的东西,哪怕那东西,可能与母亲的意志相悖。
时机在不知不觉中成熟。武则天年事已高,精力日渐不济,对朝政的掌控虽依旧牢固,但细微之处,已显力不从心。以张柬之为首的一批忠于李唐的旧臣,暗中串联,联合了羽林军中的重要将领,谋划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还政于太子李显。
风暴来临的前夜,空气紧绷得如同拉满的弓弦。太平公主身处漩涡中心,她提前察觉到了那非同寻常的暗流。这一次,她没有再去蓬莱殿请示,而是深夜独自召见了苏瑾。
殿内只点了一盏孤灯,光线昏黄。太平穿着常服,未施粉黛,面容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坚定。
“苏瑾,”她开门见山,声音低沉而平稳,“神龙将动,乾坤或将颠覆。我该如何自处?又该如何……对待母后?”
她没有问该不该参与,也没有问谁能赢,而是直接问“如何自处”与“如何对待母后”。这表明,她已将自己视为一个独立的决策者,并且在思考超越胜负的、更深远的问题。
苏瑾看着眼前这个自己一手引导、见证其成长的公主,心中感慨万千。她知道,这是她在此界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引导。
“殿下,”苏瑾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您如今思考的,已非一己之得失,而是天下安定与……人伦纲常。政变若起,无论成败,皆是一场流血与动荡。娘娘年事已高,是帝国的开创者,亦是您的母亲。”
她顿了顿,继续道:“殿下如今手握部分权柄,亦有影响力。或可……成为那稳住船舵,指引方向之人。政变之势,恐难阻挡,但过程与结局,却可因殿下而不同。”
太平目光灼灼:“说下去。”
“殿下可暗中与张柬之等人保持……一种默契。”苏瑾缓缓道,“不直接参与其谋划,但确保其行动目标,仅限于‘还政太子,复辟李唐’,而非……对娘娘本人不利。同时,殿下需利用手中力量,控制住宫禁关键之处,确保政变过程尽可能平稳,避免大规模流血冲突,尤其要保护娘娘安全,使其……得以体面退场。”
她看着太平,目光深邃:“此举,殿下既顺应了大势,保全了李唐江山,亦全了母女之情,使娘娘免于屈辱,得以安度晚年。更重要的,”她加重了语气,“经此一事,新帝与朝臣,皆会铭记殿下于危难之际,稳定大局之功,殿下之地位与影响力,将无人可撼动。这,或许才是真正属于殿下您的、无人可以轻易剥夺的‘立足之地’。”
苏瑾的谋划,跳出了简单的支持谁、反对谁,而是着眼于如何在这场不可避免的巨变中,最大化地保护该保护的人,并为自己赢得最稳固的未来。这是一种超越了眼前纷争的、真正的大局观。
太平久久沉默,眼中光芒剧烈闪动,显然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她深吸一口气,眼神归于沉静,甚至带着一丝释然:“我明白了。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神龙元年正月,政变如期爆发。张柬之等人率羽林军控制宫禁,直逼武则天所在的迎仙宫。然而,过程远比预想的顺利。关键宫门早已被太平公主的心腹暗中控制,政变军队一路几乎未遇有效抵抗。当张柬之等人进入迎仙宫时,武则天并未激烈反抗,她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一天,只是平静地坐在榻上,看着闯入的臣子,以及……随后缓缓走入,挡在她身前的太平。
太平没有看身后的母亲,只是对张柬之等人沉声道:“陛下已同意还政。请诸位依礼行事,莫要惊扰圣驾。”
她的存在,她冷静的态度,以及她身后隐隐展现的力量,让原本可能激化的场面,瞬间冷却下来。武则天得以保持最后的尊严,下诏传位太子李显。
政变成功,李显复位,是为唐中宗。太平公主因“护驾有功”、“稳定朝局”,被新帝尊崇备至,加封至“镇国太平公主”,开府仪同三司,权倾朝野,达到了她个人权力的顶峰。而武则天,则迁居上阳宫,虽失去权力,但得以安享晚年,直至寿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万界情缘:双料硕士的时空逆袭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万界情缘:双料硕士的时空逆袭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