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无差错。”
荀攸仔细思量后答道。
“不必多猜。”
王炅步入正厅,接过小乔奉上的茶盏,仰头饮尽:“卫营该设,但不必分散于各郡。”
“属下不解。”
荀攸苦笑摇头。
“坐下说。”
王炅目光掠过众人,撩袍落座主位:“早前在四郡设营,是因大蜻初定江东,且淮南有袁术盘踞,局势未稳。
如今形势已变。”
“原来如此。”
荀攸豁然醒悟。
王炅从赵毅手中取过一份文书,语气凝重:“回师途中我翻阅了功勋簿,邓当此战冲锋在前,可调入军议司任领军都尉,擢为江东总兵,编入吴郡卫营,统兵一万。”
“遵命。”
荀攸恭敬领令。
王炅继续道:“董袭升为军议司中领军,位次高于领军都尉,仅次于护军,择日赴淮南接任总兵,划归豫章卫营,统兵一万。”
“喏。”
荀攸眉头微蹙。
董袭未曾亲历战场,却得此要职?
这般任免,他心中实在难明其意。
“咳——”
王炅轻啜一口茶,沉声道:“徐盛、潘璋二人征召为军议司领军都尉,以备紧急出兵之需。”
“喏。”
荀攸眉心跳动不止。
显然,军议司正在悄然积蓄将才。
这分明是一场大战之后的静默布局。
“子敬。”
王炅沉吟片刻,开口道:“将士功绩与赏赐之事,由军议司会同兵部尽快拟定细则。
虽无朝廷册封之权,可用虚衔加授,食邑改作粮秣、银钱等实物补偿。”
“遵命。”
荀攸躬身应下。
“还有。”
王炅声音转冷:“明日将此次阵亡将士名册与抚恤清单呈上,我要亲自查验。
若有谁胆敢克扣分毫,司天监的绣衣刀不会留情。”
“喏。”
荀攸再度领命。
王炅揉了揉额角,说道:“六部尽快拿出治理庐江、淮南两郡的方略,暂且如此,其余事务容后再议。”
“喏。”
众人齐声应答,随即退出大厅。
“主公。”
待众人离去,赵毅才上前低语:“进城时接到司天监密报,曹操已出兵南阳,黄祖亦收到州牧府命令驰援,但恐怕已迟了一步。”
“再探。”
王炅瞳孔骤然一缩。
宛城不单关乎许昌安危,更紧邻庐江。
若落入曹操之手,大蜻必将陷入被动。
此事他极为重视。
然而眼下政务纷繁,他不得不兼顾内政调度。
大蜻虽在淮南大胜,收复两郡,百姓欢欣鼓舞,士气高涨。
四郡兵力完成整编,董袭调往淮南,邓当则整合吴郡卫营,率万人驻守彭泽一线。
既固守江东门户,亦警戒江夏方向。
五月将尽。
军议司议事厅内。
王炅将几本抚恤册重重掷于案上。
“主公?”
荀攸等人神色顿变。
“公达。”
“子瑜。”
“子扬。”
王炅目光如炬,扫视三人:“你们皆是我倚重之人,内掌六部协理,外参军机要务,可这次抚恤之事,实在令我失望。”
“主公……”
荀攸苦涩道:“这般抚恤标准,纵览历代,亦属空前。”
“的确。”
诸葛瑾与刘晔皆叹息。
抚恤数额早已超出预算,由军议司联合户部、兵部共同核定,已是当下所能承受的极限。
“嗯。”
王炅缓缓抿了一口茶,声音低沉:“阵亡将士的一次性抚恤可以结清,可他们的妻儿老母,日后生计如何?”
荀攸深吸一口气,低声禀道:“主公,现有抚恤已远超预支额度……”
“罢了。”
王炅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语气凝重道:“工部在各郡县设了不少作坊,织布、缫丝、造纸之类皆有。
英烈之后可优先录用,凡其子女考入大蜻学府者,一律免去束修费用。
此事你们需与工部、大蜻司业详加商议。”
“遵命。”
三人齐声应诺。
王炅又道:“那些因战致残的老兵,也可安排进作坊,做些轻省活计。
他们为大蜻拼过命,如今不能耕作,难道要眼睁睁看他们饿死家中不成?”
“遵命。”
三人额上冷汗直冒。
王炅继续说道:“工部要统一制作功勋牌匾,送至各家门庭。
每逢年节,亭长、里正必须登门探望。
若有难处,可上报大蜻府衙,务必想尽办法解决,不得推诿。”
“遵命。”
三人再次领命。
“诸位。”
王炅神色复杂地望着他们,“你们皆是才识出众之人,信奉‘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而我大蜻,也当如此对待每一位将士。”
“属下惭愧。”
三人低头应答,脸上满是羞赧。
“还有。”
王炅目光如炬扫过三人,沉声道:“我看了你们呈上的功绩录,为何仍保留飞地封爵之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