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看着他眼底的坚定,知道劝不动——从长平之战到都江堰,从稷下学宫到骊山火药库,陈墨永远站在“文脉”与“民心”的第一线,像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挡在大秦的根基前。他从腰间解下自己的御马令牌,递给陈墨:“这令牌能调动沿途所有驿站和驻军,你一定要保重。咸阳的学宫,‘书同文’的推行,寡人会替你盯着,等你回来,我们一起看百姓写满秦篆的咸阳城。”
陈墨接过令牌,郑重地躬身行礼。马蹄声响起,他骑着马,朝着楚地的方向疾驰而去,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落在宫门外的青石板上,像一卷正在展开的秦篆竹简——笔画端正,一往无前。
学宫门口的槐树下,鲁先生带着学士们和小学童,朝着陈墨远去的方向,齐声诵读起《仓颉篇》:“秦篆一,天下平;度量同,民安宁;郡县统,文脉兴……”诵读声在咸阳城的暮色里回荡,穿过殿宇,越过驰道,朝着楚地的云梦泽方向飘去,像一缕文脉的丝线,将大秦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百姓,紧紧牵在一起。
而陈墨怀里的《吕氏春秋》残页,在颠簸中轻轻展开一角,背面的朱砂密语,除了“楚地云梦,旧部待召;篆中藏隙,郡制为隙”,还有一行极小的字迹,被血色掩盖了大半,只能看清“焚书……坑儒……沙丘……”——这行字像一颗埋在文脉深处的种子,在暮色里,悄然积蓄着力量,等着在未来的某一天,破土而出,揭开吕不韦终局之棋的最后一层面纱。
驰道两旁的野草,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无数个正在学写秦篆的指尖,执着而坚定。陈墨伏在马背上,后背的隐痛还在,却因怀里的竹简、手中的令牌、耳边的诵读声,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他知道,前路纵有千难万险,只要“书同文”的文脉不断,只要百姓心里的“平”字不灭,大秦的天下,就永远不会倒。而他,会一直走下去,直到将秦篆写遍天下,直到将太平带给每一个百姓。
喜欢大秦帝国:铁血文明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秦帝国:铁血文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