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日子,在极致的喧嚣(风沙与死寂)与极致的宁静(内心的孤守)之间反复切换。苏晓他们离开已经三天,林野和小雅彻底适应了这片以信标为圆心的、半径一公里的微小世界。
每一天,都遵循着近乎刻板的节奏。
黎明前最寒冷的时刻,林野会准时醒来。并非自然苏醒,而是意识被信标那恒定而庞大的信息流“冲刷”所致。他盘膝坐在信标投下的光晕边缘,尝试进行一种独特的“冥想”——不是放空,而是主动去梳理、分类那些如同宇宙背景辐射般不断涌入的庞杂信息。这过程极其耗费心神,如同在尼亚加拉瀑布下试图分拣出特定颜色的水滴。大部分是无用的噪音:信标自身运行的状态报告、来自“秩序之源”的冰冷规则广播、以及这片沙海千万年来被记录下的、无意义的能量变迁。
但偶尔,会有“闪光”出现。
那是一些极其短暂、带着独特空间坐标印记的能量“涟漪”。根据其波动特征和衰减模式,阿 Moon 在离开前协助他建立了一个粗糙的过滤和追踪模型。三天里,他成功捕捉并锁定了三个相对清晰的“涟漪”源。
一个坐标指向西伯利亚北部冰原深处,能量特征稳定而古老,像一座沉睡的冰山。
一个坐标在南太平洋某处海沟,信号微弱且扭曲,仿佛被厚重的水体和异常的空间结构层层过滤。
最后一个,也是最新捕捉到、信号最活跃的一个,竟然指向了……北美大陆的落基山脉区域?其能量波动中,除了信标固有的秩序感,还夹杂着一丝极其微弱、却让林野精神核心都感到刺痛与排斥的……“肃清”意味?那个信标,似乎正处于某种高度活跃,甚至可能是被“肃清者”频繁使用的状态?
这些发现至关重要。它们印证了“秩序基石”分散封印的猜测,也揭示了“秩序之源”监控网络的节点分布。林野将这些坐标和特征仔细地记录在阿 Moon 留下的、经过特殊加密的离线存储设备中。这是他作为“守望者”所能收集到的最有价值的情报。
梳理信息之后,是体能锻炼和与小雅的互动。他的身体在信标能量的滋养下恢复得不错,虽然无法进行高强度训练,但基本的活动无碍。他会和小雅在平坦的沙地上散步,教她辨认沙地上被风吹出的纹路,或者一起用收集来的、形态各异的碎石和枯枝,在沙地上拼凑出简陋的图案。小雅似乎很享受这种宁静的时光,她的笑容驱散了林野心中不少因禁锢而生的阴霾。她怀中的玩偶大部分时间依旧安静,只有在她情绪特别放松或林野精神波动剧烈时,才会散发出极其温和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金色光晕,如同呼吸。
午后,沙漠的酷热达到顶峰。他们会躲进赵磊和山猫利用废弃车辆材料和沙丘搭建的一个简易遮阳棚下。林野会继续尝试更精细地操控自身精神力,在不触动“锚定”根本的前提下,探索其边界。他发现,虽然无法远离信标,但在信标能量场的核心范围内,他对自身“记忆编织”异能的掌控,似乎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仿佛信标提供的稳定“基底”,减少了他使用异能时对自身“存在”的磨损。他可以进行一些极其微小的练习,比如让一小片沙砾短暂地悬浮,排列成简单的符号,或者让一段短暂的、无意义的视觉残像在空气中停留数秒。这并非力量的增长,而是控制精度的提升。
他也尝试过,小心翼翼地触碰意识海中那些被封印的、污染的“织忆者”碎片。每一次靠近,都会引发剧烈的精神刺痛和污染扩散的迹象,他不得不立刻停止。这些碎片,依旧是他体内最不稳定的因素。
黄昏是固定与苏晓他们通讯的时间。阿 Moon 建立的卫星链路信号不算完美,时有延迟和杂音,但足以传递关键信息。
苏晓那边进展谨慎。她通过那个私人协议,联系上了一个代号“青鸾”的、她曾经非常信赖的前辈,如今在联盟资料馆担任闲职。对方对她的“突然出现”表现出了惊讶和关切,在苏晓含糊地表示正在执行一项“高度敏感”的私人调查,并需要一些关于旧世界符号学和全球能量异常点的非涉密资料后,“青鸾”没有多问,只是表示会尽力帮忙,但需要时间。苏晓能感觉到对方的欲言又止,似乎联盟内部近期也并非风平浪静,但她没有深究,保持距离是首要原则。
阿 Moon 和山猫小组则成功地在距离信标约两百公里外的一个废弃边境哨所建立了临时据点。那里有残存的电力设施和相对较好的信号接收条件。山猫通过他的渠道,弄到了一些基础的补给和情报设备,也开始小心翼翼地接触一些游离在官方视野外的信息掮客。初步反馈的信息琐碎而庞杂:全球范围内的异能者活动近期似乎有抬头趋势,多个地区都报告了不明能量爆发事件;几个大国和一些隐秘组织对“旧世界遗迹”的探寻力度明显加大;关于“肃清者”的目击报告依旧零星,但处理相关事件的“守序者联盟”小队伤亡率异常增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异能觉醒之记忆编织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异能觉醒之记忆编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