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的疆域,没有国界,没有硝烟,却同样进行着无声而激烈的渗透与攻防。
在“暗影”网络作战中心那庞大的数字生态中,“比特面纱”小组如同新生的、充满活力的器官,在素察这个中枢神经的调控下,开始伸展其触角,试探着外部世界的防御壁垒。他们的目标,不再是商业公司或孤立的研究机构,而是更坚固、更敏感的存在——国家机器本身。
素察选择的第一个实质性目标,并非西欧的核心大国,而是一个位于中东欧、近年来才加入欧盟和北约、内部管理系统尚在磨合升级、且与“暗影”东欧物流网络密切相关的国家——我们姑且称之为“R国”。R国的政府内部网络,正是检验“比特面纱”成色,并为其获取高价值运营数据的理想试金石。
任务指令由素察直接下达,目标明确:渗透R国内政部下属的警务及边境管理系统,不追求最高机密(那通常存储在物理隔离的网络上,风险过高),重点是获取日常警务部署数据、边境检查站轮班表、人员配置、以及……任何可能存在的、中低级官员的“特殊情况”。
任务被分解,分配给小组中能力侧重点不同的成员。
“镜像”——擅长社会工程学的女黑客,负责寻找进入内网的“钥匙”。她没有急于进行技术扫描,而是将目标锁定在R国内政部下属的一个负责IT设备采购和维护的科室。通过搜索该科室人员在领英等职业社交网络上的信息,她成功构建了几个看似合理的、来自“设备供应商”或“外包技术支持”的虚拟身份。
她精心编写了一封带有官方口吻的“系统安全漏洞预警及补丁更新”邮件,附带着一个经过伪装的、包含木马程序的“检测工具”。邮件被发送给了该科室几名权限不高、但可能疏于防范的低级职员。她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在邮件中提及了接收者上司的姓名和一些内部项目代号,增加了邮件的可信度。
等待是焦灼的。几个小时过去,就在“镜像”准备启动备用方案时,监控日志显示,其中一名职员在未与上级核实的情况下,出于好奇或责任心,点开了那个附件……
木马悄无声息地植入了。它没有立刻发作,而是像一个耐心的寄生虫,潜伏下来,开始收集该职员电脑上的信息:网络拓扑、内部通讯录、共享文件夹路径、以及最重要的——该职员用于登录内部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尽管权限有限)。
“织网人”——那个痴迷于网络拓扑的少年,接过了接力棒。他利用“镜像”获取的初始凭证和网络信息,像一只数字蜘蛛,开始小心翼翼地探查内网的结构。他避开核心的数据服务器和安全管理区,专注于寻找那些连接广泛、但安全措施相对薄弱的中继服务器和文件共享中心。
他发现了一个用于存放各部门非涉密通知、工作计划和培训材料的共享服务器。这个服务器权限设置混乱,许多账户都有读取甚至写入权限。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一条从这台服务器连接到边境管理部门某个子网的、用于同步日常巡逻报表的、加密等级不高的数据通道。
“数据幽灵”马克斯则负责数据提取。一旦“织网人”确认了路径的安全性和数据的价值,马克斯便利用其擅长的高效数据爬取技术,通过那条狭窄的数据通道,开始“搬运”他需要的东西。他编写了精巧的脚本,模拟正常的报表同步流量,在后台悄无声息地将目标数据库中的大量非核心但极具操作价值的数据,分批下载到“比特面纱”控制的、位于世界不同角落的跳板服务器上。
整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破城槌”——那个擅长暴力攻击的成员,一度因为手痒,试图对R国内政部的外网防火墙发起一次小规模的DDoS攻击,试图制造混乱以掩护其他行动,但他的行为立刻触发了更高级别的入侵检测系统(IDS)警报。素察几乎在警报响起的同时就发现了异常,立刻强制中断了“破城槌”的连接,并通过预设的应急脚本,向R国的安全运维人员发送了大量来自伪造IP地址的干扰性扫描流量,成功将真正的渗透痕迹淹没在噪音之中。
“白痴!你想害死我们吗?!”“镜像”在加密通讯频道里愤怒地斥责。
“破城槌”悻悻地嘟囔了几句,没敢再妄动。
在素察冷静的指挥和成员们(大部分)谨慎的配合下,渗透行动持续了数天,如同水滴石穿,缓慢而坚定。
当数据提取阶段结束,所有痕迹被小心地清理,连接被彻底切断后,“比特面纱”的第一次国家级网络渗透行动,宣告成功。
他们带回来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国家机密,而是海量的、看似 mundane(平凡)却极具操作价值的“软数据”:
全国主要城市未来两周的重点警务巡逻区域和时段安排。
各主要陆路边境检查站的人员轮值表、车辆抽查比例、以及不同时段(白天/夜晚)的检查严格程度差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DeepBlack深渊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DeepBlack深渊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