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宋主任。”**
这四个字,如同冰锥刺破刚刚获得的短暂安全感,让林卫东瞬间从头凉到脚。手机屏幕的微光映在他骤然收缩的瞳孔里,握着电话的手指尖变得冰凉。
发信人:未知号码。信息格式:加密短讯,阅后即焚。
内容:直指刚刚赋予他重任、看似代表国家力量的最高负责人——宋主任。
是挑拨离间?是K先生阵营的毒计,意图在他出发前制造猜疑,瓦解这刚刚建立的脆弱同盟?
还是……一个来自真正知情者的、冒着巨大风险发出的警告?意味着“鹰眼”内部甚至更高层级,也存在着不为人知的裂隙和背叛?宋主任本身就有问题?
无数的可能性瞬间涌入脑海,带来的是更深的寒意和茫然。他刚刚下定决心为国为民、为父报仇,踏上九死一生的征程,转眼间,最大的依靠和指挥者就被打上了问号。
他该相信谁?他能相信谁?
“林同志?有什么问题吗?”前排副驾的“鹰眼”队员似乎察觉到他的异样,回头询问道。这位队员代号“山鹰”,是宋主任指派给他的临时联络和支援人员,将护送他至边境区域。
林卫东瞬间收敛所有情绪,脸上恢复平静,不动声色地锁屏并将手机收起,摇了摇头:“没事,有点晕车。还有多久能到?”
他不能表露丝毫。如果宋主任真的有问题,那此刻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监视者或清算者。如果信息是假的,贸然质疑只会暴露自己的多疑和脆弱,同样不利于接下来的任务。
必须冷静!必须靠自己判断!
“大概还需要七八个小时车程。您先休息一下,路还长。”山鹰递过来一瓶水,语气如常。
林卫东接过水,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假装休息,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他仔细回忆与宋主任接触的每一个细节:对方的言谈举止、对“零号档案”的了解、对父亲往事的提及、安排的任务逻辑……似乎并无明显破绽。甚至那句“故人林建国同志的清白,由我们共同见证”,听起来也情真意切。
但反过来想,如果宋主任真是K先生的人,或者另有所图,这一切表演岂不是更容易?夺取“零号档案”失败后(机器被毁),转而控制档案的唯一知情人(林卫东),并利用他去找到更核心的“枢纽账本”,再一并吞下,岂不是更完美的计划?
那条匿名警告,虽然只有四个字,却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疯狂滋生出发怀疑的藤蔓。
他悄悄睁开一丝眼缝,观察着开车的司机和副驾的山鹰。两人都很专业沉默,看不出任何异常。
不行,不能自乱阵脚。无论宋主任是忠是奸,他目前的任务目标——找到“刀疤”,获取枢纽罪证——是不变的。这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为父正名、彻底扳倒K集团的关键。
当前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鹰眼”提供的资源和通道,安全抵达边境,并在这个过程中,小心翼翼地验证和观察。
他再次拿出那个文件袋,更加仔细地阅读关于“刀疤”和边境贸易区的资料,试图从中找出任何可能存在的线索或陷阱。
资料很详细,但也充斥着“可能”、“疑似”、“最后一次出现”等模糊字眼。“刀疤”此人就像一条真正的泥鳅,狡猾多疑,行踪成迷。常用的几个化名、可能关联的皮包公司、经常出没的场所……都罗列其上,但标注的可靠性都不高。
唯一的突破口,似乎就是资料中强调的:此人对技术有着偏执的痴迷和极高的鉴赏力,并且只认技术和古老的暗号。对于能拿出真正硬货技术的人,他会相对放松警惕。
技术……这正是林卫东目前唯一的凭仗。
他一边记忆资料,一边开始在脑中构思如何伪装成一个掌握某种稀缺电子或军工边缘技术、急于脱手换取资金的逃亡工程师。前世的知识和今生在深圳的实践,给了他足够的底气来扮演这个角色。
车队中途在几个预设的安全点更换了车辆和牌照,最大限度地规避追踪。林卫东始终保持警惕,留意着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但一路平静。
经过漫长的颠簸,当窗外景色逐渐变得充满热带风情,空气也变得潮湿闷热时,他们终于进入了滇省地界,靠近了此行的目的地——瑞丽市。
“林同志,我们即将进入瑞丽市区。按照计划,我们会送你到姐告贸易区附近的一个安全屋。之后的路,就需要你自己走了。我们会在外围提供远程支持。”山鹰说道,递给他一个新的手机和一套证件,“这是你的新身份:陈明,原东南某厂工程师,因项目事故被追责,携带部分技术资料潜逃,试图从中缅边境脱身或寻找买家。相关背景资料都在手机里。”
林卫东接过东西,检查了一下新身份证和护照,做得非常逼真。他快速浏览了手机里的背景资料,将其牢记于心。
“通讯频率和紧急联络方式已预设。非必要不联系,防止被定位。”山鹰最后叮嘱道,“祝你好运,林同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逆袭:黄金1988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逆袭:黄金1988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