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穿过崭新的玻璃窗,洒在“阳光家园”小区的林荫道上。
王阿姨起了个大早,今天孙子有点咳嗽,她得带他去县医院看看。搁在以前,这是个让她头疼的大工程。从小区走到最近的公交站,得穿过两条马路,再等那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来的、永远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的3路车。一来一回,半天就没了。
“妈,您别走着去了。”儿媳妇小张从厨房探出头,手里拿着手机,“我刚查了,‘阳光家园环线’第一班车,七点十五分到南门口,还有五分钟。您现在下楼,正好赶上。”
王阿姨将信将疑地瞥了她一眼:“手机上说的,能准吗?”
“准!这叫‘智慧公交’,沈主任在发布会上说的,能实时看到车到哪儿了。”小张把手机屏幕递到她面前,一个红色的小公交车图标,正在地图上缓慢移动,距离他们小区的站点,只剩下一个街角。
王阿姨抱着孙子下了楼。南门口,一个崭新的公交站牌立在那里,顶上还有一个电子显示屏,红色的字体清晰地滚动着:【5路(阳光家园环线):预计到站时间 1 分钟】。
站台上,已经有七八个邻居在等车,有提着菜篮子的大爷,也有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大家脸上都没有了往日等车时的焦躁,反而三三两两地聊着天,气氛轻松。
“老李,你也去买菜啊?”
“是啊,现在方便了,坐车十来分钟就到中心菜市场,不用再蹬我那辆老三轮了。”
“可不是嘛!这都得感谢那个沈主任,真是给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
议论声中,一辆崭新的蓝色电动公交车,悄无声息地滑到了站台边。车门打开,一股清新的空调冷气扑面而来。车厢里宽敞明亮,座位还是软包的,地板干净得能照出人影。
王阿姨抱着孙子上了车,轻松找到了一个空位坐下。车辆平稳起步,几乎听不到发动机的噪音。她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心里那点最后的怀疑,也烟消云散了。
车子拐上了解放路,这是县城的主干道,也是过去最堵的路段。王阿姨做好了堵上二十分钟的心理准备。然而,一路过去,畅通无阻。她注意到,每个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似乎都变“聪明”了。他们这个方向车多,绿灯的时间就长一些;而侧向车少,绿灯就短一些。整个车流,像一条被无形之手梳理过的河流,顺畅地向前流淌。
“师傅,今天这路怎么这么顺啊?”一个乘客忍不住问司机。
司机师傅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握着方向盘,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这都靠‘交通大脑’哩!现在我们每个车的位置和速度,指挥中心都看得到,红绿灯都是电脑自动调的,能不顺嘛!我开了二十年公交,就没像现在这么舒坦过!”
十五分钟后,公交车在县医院门口稳稳停下。王阿姨抱着孙子下车,看着车子汇入川流不息但井然有序的车流,她站在原地,竟有些出神。
她想起昨天在电视里,那个年轻人站在聚光灯下,平静地说出“我们做的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几十万老百姓的出行,都必须经得起检验”。
当时她觉得感动,而现在,她感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利。
谣言,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可笑。
……
县委大院,书记办公室。
赵长东没有坐着,他站在窗边,手里端着一杯泡得浓浓的酽茶。他的目光,同样投向楼下那条曾经让他一看就头疼的解放路。
没有鸣笛,没有拥堵。车辆像一条条彩色的鱼,在规划好的航道里安静而迅速地游弋。城市的脉搏,仿佛在一夜之间,变得强劲而富有韵律。
他想起昨天下午,市委书记亲自打来电话,电话里,老领导的语气罕见地带着几分激动。他没有提那场惊心动魄的新闻发布会,只说了一句话:“长东啊,你们清河县的智慧交通搞得不错,为全市带了个好头。下周,市里准备在清河开一个现场会,让其他区县的同志都来学习学习。”
挂了电话,赵长东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沈铭那小子,下的不是一盘棋,他是在悬崖上走钢丝,而且还成功地走到了对岸,顺便把对岸那片荒地,开垦成了一片花园。
这种魄力,这种胆识,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在年轻干部身上见过了。
桌上的红色电话响了,是县公安局局长周正国。
“书记,我正要跟您汇报!人已经带回来了,精神状态还算稳定,就是嘴硬,什么都不肯说。”周正国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焦躁。
“老陈混迹江湖多年,是个滚刀肉,没那么容易开口。”赵长东呷了一口茶,眼神变得锐利,“你们是不是还在用老一套审他?”
“是啊,政策攻心,法律威慑……”
“没用。”赵长东打断他,“对付这种人,得攻破他的心理防线。他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他背后的人能捞他出去。你得让他彻底绝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