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如利剑,刺破尘封的窗纸,精准地落在那份《内部调查初步报告》的封皮上。
“苏建国”三个字,像被烙铁烫过一样,深深地烙进了苏晨的视网膜。
世界在这一瞬间失去了声音和色彩,只剩下那三个墨迹已然发旧的字。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他血脉的源头,是他童年记忆里模糊而高大的背影,是他这些年来午夜梦回时,想要追问却无处可寻的答案。
原来,他不是第一个触碰这个秘密的人。
三十年前,父亲就已经站在这里,甚至比他站得更近,更深。
一股冰凉的寒意,混杂着难以言喻的酸涩,从苏晨的心底最深处翻涌上来,瞬间席卷四肢百骸。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在黑暗中独自摸索,去探寻一场遥远的悲剧。直到此刻他才惊觉,自己不过是循着一道早已模糊的、被强行掩盖的足迹,重新走上了父亲当年未竟的路。
那场突如其来的“落马”,那份压垮了一个家庭的处分文件,背后究竟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交锋?
“小苏?小苏!”
张汉东的声音将苏晨从失神中唤醒。他猛地回过神,发现专案组所有人都看着他,眼神里带着询问。
他刚才的失态,太明显了。
“没事,张主任。”苏晨迅速收敛心神,垂下眼帘,避开众人的目光,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负的沙哑,“就是……灰尘太大,呛了一下。”
这是一个蹩脚到可笑的理由,但在场没有人深究。张汉东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那锐利的目光仿佛在他脸上刮了一遍,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挥了挥手。
“封存!动作快!”
回去的路上,车厢里沉默得压抑。苏晨靠在车窗边,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脑子里却反复回放着父亲履历表上那张年轻的脸,和调查报告封面上那个刚正的名字。
【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与关键任务物品“苏建国的调查报告”产生强烈因果共鸣。】
【正在解析……】
【解析成功:该物品附带有强烈的“未竟之志”与微弱的“守护烙印”。】
未竟之志……守护烙ac印?
苏晨的心一紧。父亲当年在报告里,留下了什么?
他身旁的张汉东没有说话,只是偶尔用余光扫过这个年轻人。从在周家老宅看到档案时苏晨那瞬间的失神,到此刻他身上那种沉郁的气场,张汉东都看在眼里。他没有戳破,这个被钱副书记亲自点将的年轻人,身上的谜团比他想象的还要多。不过,这不重要。在纪委的工作里,他们只看证据,不问来路。
回到市委招待所,三号楼的气氛已经完全不同。
当那个锈迹斑斑的木箱被抬进会议室,当一沓沓用牛皮纸袋封存的原始档案被小心翼翼地摆放在长条会议桌上时,整个专案组都沸腾了。
压抑了多日的沉闷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猎人看到猎物时,抑制不住的兴奋与杀气。
“打开!全部打开!”
张汉东一声令下,所有人立刻戴上手套,开始拆封那些沉睡了三十年的秘密。
一份份文件被揭开,真相如同被剥开层层烂泥的璞玉,开始显露出它原本狰狞而清晰的面目。
“找到了!这是化工厂的原始安全评估报告!上面明确写着‘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建议仓促上马’,评估专家王德福的签名!”一个检察院来的同事高声喊道,声音都在发颤。
“我这里有会议纪要!是事故发生前一周的!周文海在会上力排众议,亲口说‘出了问题我负责’!”
“看这个!匿名举报信!事故发生前就有人举报偷工减料,信被压下来了,上面有周文海的批示:‘无稽之谈,不必理会’!”
一个个铁证被翻出,像一把把重锤,敲碎了周文海用三十年时间编织的谎言壁垒。整个会议室里,此起彼伏的都是倒吸凉气和压抑着怒火的低吼。
苏晨没有去碰那些核心证物,他只是默默地站在外围,看着那份署着父亲名字的《内部调查初步报告》被张汉东亲手打开。
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报告不厚,只有十几页,但字字千钧。上面详细记录了事故发生后最初七十二小时内的现场勘查情况、伤亡初步统计、以及对几位一线工人的问询笔录。报告的结论部分,措辞极其尖锐,直指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管理混乱、违规操作、以及项目审批阶段存在的严重渎职行为”,并且明确建议“立即成立更高级别的调查组,对项目负责人进行审查”。
而这位项目负责人,就是时任市建委副主任的,周文海。
张汉东看得极慢,看完一页,便久久不语。当他翻到最后一页,看到落款处“苏建国”那三个龙飞凤舞的签名时,他抬起头,目光越过所有人,再次定格在苏晨身上。
这一次,他的眼神里不再是审视,而是一种混杂着震惊、了然与某种复杂感慨的,全新的认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官场言灵:我靠说话咒翻对家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官场言灵:我靠说话咒翻对家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