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大楼,秘书一科。
林远放下手机,办公室里静得能听见中央空调细微的送风声。他没有立刻去准备晨会的材料,而是坐在自己的工位上,一动不动,像一尊雕塑。
那副厚厚的眼镜片后面,眼神却不像平时那般平静无波,而是闪烁着一种高速运算后的冷光。
他将苏晨电话里的信息,在脑中拆解、重组、分析。
关键词一:史志办。一个长期被市领导层遗忘的边缘单位。
关键词二:巡查组。一股来自上层的、带着纪律威严的强大外力。
关键词三:扶贫档案。近几年来,这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绝对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关键词四:上百条问题。这已经不是“瑕疵”,而是“雷区”。
关键词五:临时负责人,李伟。一个在权力真空中,试图用高压手段快速立威的野心家。
关键词六:模棱两可的指示。这是典型的官场老油条甩锅话术,既要功劳,又不想担责。
关键词七:通宵加班的新人。这是最容易引爆舆论的弱势群体,是矛盾的焦点。
当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林远眼前浮现的,不再是大学室友的一通求助电话,而是一份标准的、即将引爆的舆情危机报告。
这件事,可大可小。
往小了说,是史志办内部的工作交接混乱,管理失当。往大了说,一旦巡查组在扶贫档案上查出重大纰漏,而史志办又拿出一份“技术处理”过的、掩盖问题的档案,那就是欺上瞒下,罪加一等。届时,整个市府的脸面都会被丢在地上。
林远推了推眼镜。他不能让这种潜在的风险,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被忽略。这是他作为市府办秘书的职责。
他站起身,拿着自己的笔记本,敲响了科长办公室的门。
“请进。”
门内传来一个沉稳的中年男声。
林远推门而入,看到了他的顶头上司,秘书一科科长,赵林。
赵林四十出头,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气质儒雅,但眼神中透着一种久居核心部门的锐利。他正在审阅一份文件,头也没抬。
“科长。”
“小林啊,什么事?”赵林的声音很平和。
林远没有绕圈子,用最简练的语言,将刚刚获知的情况,客观地陈述了一遍。他隐去了苏晨的名字,只说是“一位在史志办工作的同学”,也隐去了自己的个人建议,只陈述事实。
“……大概情况就是这样。史志办那边,今天一早就要接受巡查组的检查,而他们负责整理关键档案的几位同志,现在正对着一份问题上百条的烂摊子,和一个模棱两可的指示,不知所措。”
随着林远的叙述,赵林审阅文件的笔,不知不觉停了下来。
当林远说完,赵林抬起头,放下了手中的笔。他看着林远,眼神里带着一丝赞许。这个年轻人,敏锐,稳重,汇报工作抓得住重点,是个好苗子。
“史志办……”赵林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轻响,“马卫国刚被停职,王副主任那个老好人又压不住事,底下的人,心思活泛起来了。”
他显然对史志办的人事状况了如指掌。
“扶贫档案,”赵林重复了一遍这个词,目光变得严肃起来,“这可不是小事。巡查组这次下来,本来就是带着任务来的。如果史志办在这个节骨眼上捅出篓子,那就不只是他们一个单位的问题了。”
赵林沉吟了片刻,做出了决断。
他没有选择向上汇报,那样会显得小题大做,也容易让上级觉得他掌控力不足。他拿起了桌上的红色电话。
这通电话,不会打给市委总值班室,那等于拉响了防空警报。
它会打给一个更精准,也更能四两拨千斤的地方。
电话接通了。
“喂,老王吗?我是市府办的赵林啊。”赵林的语气,瞬间变得热情而随意,像是和老朋友拉家常。
电话那头,史志办副主任王德海的声音立刻变得恭敬起来:“哎呀,是赵科长!您好您好!有什么指示?”
“指示谈不上,就是关心一下你们嘛。”赵林靠在椅背上,声音里带着笑意,“听说你们史志办最近工作热情很高涨啊,马主任的事情刚出,你们不但没乱,反而加班加点,要迎接巡查组的检查,这种精神,值得肯定嘛。”
王德海听得一头雾水,只能跟着干笑:“应该的,应该的,都是分内工作。”
“我听说,为了整理那些扶贫档案,你们还让新来的年轻人通宵达旦地干?哎哟,老王,这我可得批评你两句了。”赵林的语气一转,带上了一丝“关切”的责备,“年轻人有干劲是好事,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而且,扶贫档案这么重要的东西,让一个新人来挑大梁,是不是有点……太信任了?”
电话那头,王德海的干笑,僵在了脸上。
市府办的赵科长,怎么会突然打电话来,关心一个新人的加班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官场言灵:我靠说话咒翻对家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官场言灵:我靠说话咒翻对家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