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集:药匮阻援路
双经渡蹲在医棚角落的木箱前,指尖捻着半片干枯的柴胡,指腹摩挲着药材边缘的褶皱。药农之子随安蹲在对面,手里捧着从邻县传回的信笺,麻纸边缘被汗水浸得发皱,墨迹在“主药告罄”四字处晕开一小团墨渍,像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两人心头。
“邻县用的‘青翘’,原是咱们虢州特产,”双经渡把柴胡放回箱中,箱底的干草发出细碎的声响,“去年秋雨多,山里的青翘结得少,如今虢州药库的存货,也就够支撑本地三日。”他抬头看向破庙外,午后的日头正烈,晒得地上的石板泛出白光,几个刚喝药的患者靠在墙根打盹,喉间偶尔溢出咳嗽声。
随安攥紧了信纸,指节泛白:“先生,要不咱们再去后山找找?说不定有遗漏的...”
“青翘要经霜打才有效力,”双经渡摇头,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后山那片坡,上个月采得只剩下老根了。再说邻县如今每日新增二十多个病例,按每张方子三钱算,没有三百斤撑不过五日。”他起身时膝盖“咔”地响了一声,这几日为了调整寒疟的方子,他几乎没合过眼,眼下的青黑像被墨笔晕染过。
正说着,老妇端着半盆淘好的米从外面进来,木盆沿沾着几粒米,她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见两人神色凝重,把盆往灶台边一放:“是邻县的事犯愁?”自她帮着照看医棚后,说话渐渐利落起来,只是提到邻县,眼神里还是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她的小儿子,原是在邻县做货郎的。
双经渡没瞒她:“缺青翘,那边的药快断了。”
老妇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苗“噼啪”舔着锅底:“前儿听采草药的王二说,刺史府的药库锁得严实,上个月他送货时,瞅见后院堆着好几麻袋青翘,说是留着给官眷备着的。”
随安猛地抬头:“那为何不拿出来?”
“刺史怕疫情反复,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双经渡望着庙门,那里挂着块褪色的幡旗,“济世渡人”四个字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肯开仓放粮,已是让步,要动官眷的药,难。”
话音刚落,庙外传来一阵马蹄声,嘚嘚的蹄音在石板路上敲得急促。随安探头去看,只见两个衙役牵着马站在门口,其中一个粗声喊道:“双经渡先生在吗?刺史大人有请。”
双经渡整了整衣襟,对随安道:“看好医棚,我去去就回。”老妇从灶台边拿起块粗布巾,往他手里一塞:“擦把脸,精神些。”布巾上还带着淡淡的艾草香。
刺史府的书房里,檀香在铜炉里明明灭灭。虢州刺史李嵩背对着门口,望着墙上的河西地图,手指在邻县的位置敲了敲:“双经渡,方才接到驿报,邻县县令说你们派去的医队快没药了?”他转过身,官服上的玉带在烛光下泛着冷光,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几分不耐。
“是,青翘告罄,”双经渡站在屋中,目光平静,“大人药库若有存货,还请调拨一些,缓燃眉之急。”
李嵩冷笑一声,走到案前拿起茶盏,盖子在碗沿上刮出刺耳的声响:“本州的药,是给虢州百姓备的。邻县自求多福,与我何干?”他放下茶盏,茶水溅出几滴在案上,“当初劝你别管闲事,你偏不听,如今自找的麻烦,自己解决。”
“大人,”双经渡往前一步,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邻县与虢州只隔一条河,风一吹,疫气便能过来。您堵得住城门,堵得住风吗?”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纸,摊在案上,“这是按《内经》‘五运六气’推的,下月刮西风,若邻县疫情压不住,虢州恐有二次爆发。”纸上画着密密麻麻的符号,标注着节气与风向。
李嵩瞥了一眼,眼神闪烁:“一派胡言。本州已经封了渡口,难不成疫气还能插翅飞过来?”
“大人忘了上月那个摆渡的老张?”双经渡的声音沉了沉,“他没进过城,只在渡口给人撑船,不也染了病?疫气附在水汽里,顺着河道就能飘过来。”他望着李嵩,“您留着那些青翘,若是真等疫气再临,够不够用还两说。可若现在送去邻县,稳住那边,便是给虢州加了层护罩。”
李嵩的手指在案上敲了敲,忽然起身走到双经渡面前,压低声音:“你可知那批青翘是给谁备的?”他往西北方向指了指,“河西节度使下个月要来巡查,那是给上差备的,出了岔子,你担得起?”
双经渡沉默片刻,从怀里取出一本磨得卷边的《金刚经》,翻开其中一页:“大人请看,‘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为官者若只想着自己的乌纱帽,想着上差的脸色,那百姓的苦,谁来担?”他合上书,“节度使巡查,看的是治理,是民心。邻县若成了疫区,大人觉得节度使会夸您吗?”
李嵩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猛地抓起案上的惊堂木,却迟迟没拍下。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打在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无数双眼睛在外面看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双经问渡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双经问渡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