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公所那间最好的客房里,煤油灯将墙壁上剥落的年画映得忽明忽暗。李文渊,这位戴着金丝眼镜、毕业于北洋大学矿科的高材生,此刻正小心翼翼地用绒布擦拭着一台黄铜制成的、带有复杂透镜和刻度盘的仪器——一台从德国进口的手持式光谱分析仪。尽管舟车劳顿,他脸上却毫无倦色,只有一种近乎狂热的专注。桌上,还摊开着地质罗盘、手持望远镜、以及几本写满密密麻麻德文和公式的笔记本。
同来的两名护卫,穿着不起眼的短褂,但腰杆笔直,眼神锐利如鹰,沉默地守在房间角落,与王连长带来的那几个咋咋呼呼、浑身烟酒气的兵痞形成了鲜明对比。
王连长搓着手,脸上堆着谄媚的笑:“李专员,您看这穷乡僻壤的,招待不周,多多包涵。您需要的本地县志、矿脉图,下官都给您找来了。”他指了指桌上几本泛黄发脆的线装书和几张绘制粗糙的地图。
李文渊头也没抬,只是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那些在他看来近乎原始的资料,语气平淡:“有劳王连长。我们此行,主要是奉上峰之命,考察赣南山区矿产,尤其是稀有金属的分布。听说……这一带近来不太平?”他最后一句问得轻描淡写,仿佛随口一提。
王连长心里一紧,知道戏肉来了,连忙道:“可不是嘛!都是些不开眼的泥腿子闹事,尤其是后山那边,有个叫林峰的小子,聚了一伙人,不服王化,还……还会些邪门的妖法!”他添油加醋地将三江口的事情又说了一遍,重点描绘了那无声无息夺人性命的“红光”。
“妖法?”李文渊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他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自然不信这些。“或许是某种未知的自然现象,或者……未经登记的化学实验事故。”他拿起光谱分析仪,语气重新变得严谨,“科学,讲究的是证据。明日开始,我们会进山实地勘探。还请王连长派几个熟悉地形的向导。”
“一定一定!”王连长连声应承,心里却嘀咕,这些洋学生,就是事儿多。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文渊的考察队就在几名本地团丁的带领下,进入了后山区域。他们行进的速度很慢,李文渊不时停下,用罗盘定位,敲打岩石样本,偶尔还会启动那台光谱分析仪,将镜头对准某些特定的岩层,仪器发出轻微的嗡鸣,镜片后闪过奇异的光彩。
他们的行动,几乎实时呈现在林峰的脑海中。
“目标团队已进入三号监测区。正在使用未知型号光谱仪扫描东南方向岩层……检测到低频主动探测波束……分析其扫描模式,疑似在寻找特定元素富集区或能量残留痕迹。”
林峰伏在一处远离考察队路线的山脊上,透过茂密的灌木丛,用望远镜观察着那支小小的队伍。他看到李文渊一丝不苟的操作,看到护卫警惕的眼神,也看到了王连长手下那几个团丁漫不经心却又带着一丝畏惧的模样。
“专业,而且有备而来。”林峰心中凛然。这不是王连长那种蛮干,而是带着明确科学目的的侦查。对方在寻找证据,寻找他存在的“科学”依据。那台奇怪的仪器,很可能能够探测到激光武器使用后残留的能量痕迹,或者发现他们采集矿石的矿区。
“系统,评估被发现的概率。”
“基于对方设备精度及扫描范围,若其接近核心区域(工棚、主要矿区)一公里内,被发现能量异常的概率为百分之六十五。若其采集到激发晶体残留物,逆向推导基础技术原理的概率为百分之三十八。”
风险很高。林峰眼神冰冷。他不能冒险让这些人靠近工棚。
“石头,执行‘驱离’方案一。注意,不要暴露我们自身,制造自然意外。”
“明白!”
陈石头带着两名身手最好的队员,如同幽灵般消失在林间。
考察队行进到一处陡峭的斜坡下,这里堆积着大量风化的碎石。李文渊正蹲在地上,仔细研究一块带有细微晶体的岩石。
突然,“轰隆”一声闷响,斜坡上方一片不大不小的碎石区域毫无征兆地滑落下来!碎石和尘土簌簌而下,虽然规模不大,不足以伤人,却吓得几个团丁哇哇乱叫,连连后退,险些将李文渊撞倒。
“小心!”一名护卫反应极快,一把拉住李文渊,另一名护卫则警惕地抬枪指向山坡上方,但那里只有摇晃的树枝和几只受惊飞起的山鸟。
李文渊惊魂未定,扶正了眼镜,看着那片滑落的碎石,眉头紧锁。是自然松动?还是……他抬头望向郁郁葱葱的山林,目光锐利,仿佛想穿透那层层叠叠的绿色,看清背后隐藏的东西。
“李专员,您看这……”王连长一脸后怕。
“没事,”李文渊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语气恢复了冷静,“山区地质不稳定,常有落石。继续前进。”但他暗中对两名护卫使了个眼色。护卫会意,更加警惕地注意着四周的动静。
这个小插曲,虽然没有造成伤亡,却像一盆冷水,浇在了考察队头上,也让他们的行进更加谨慎缓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风起赣南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风起赣南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